星期四, 8月 31, 2006

The Abstract of Don't make me think


書名:Don't make me think:如何設計好網站

基本上,這是一本講概念的書,不在討論程式碼或技術層面,
反而較著重於使用者和設計者之間的問題。雖說此書早已紅翻全球,但在閱讀完後,得到不少想法,故做了摘要。全書強調兩點,是對於一個網站所必要的:

1. 讓使用者立即明白該站之用途(使用不需思考)
2. 內容簡明,文字精要(設計者可自圓其說)
盡量無贅字:開場白和歡迎用詞都該死?

而在書中各章節則以此兩點為中心,延伸出許多問題討論。
針對第一點,要產生不需思考的成品需有:

1. 明顯文字標題

標題輕重有別
同類資料,其色系和型態也應相同
巢狀階層顯示 eg:報紙正副主題編排

2. 樣式鮮明者

減少背景干擾版面 過度擁擠也不好

其中有一點要特別強調,對設計者而言,創新和特色是重要的,
但對使用者來說,使用的慣例才是重要之處。
不明確的創新通常會造成使用者不便,得不償失。

對使用者來說:

1. 不會仔細看,僅僅掃瞄過去
2. 只求Satisficing(將就)
3. 不探其原理

接下來的部份在於討論,清楚明確的指標,和自我管理檢測的部份
。本書以在大賣場找尋電鋸為例,說明使用者進入網站尋找資料的多種方式。
一般分為:有特定目標者 -----自行瀏覽 OR 直接搜尋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固定導覽和You are here 指標列都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固定導覽,大致分成:

1. 網站名稱&ICON(每頁都有最佳)
2. 回到首頁
3. 各部份功能
例外:
首頁:形式或內容可稍微修改
填表單頁:精簡版即可

而You are here 指標列則在告訴使用者現正所在位置,一般置於網頁最上方。
舉例如下:

Yahoo!奇摩:
分類首頁 > 圖書出版 > 圖書館 > 國家圖書館
About.com(是的,就是西參的那個):
You are here: About > Style > Shoes

關於You are here這個主題,http://uxnet.org/http://user-experience.org/ 有更深入的說明,可參考之。

在自我測試方面,也是以下面兩點為主要考量:

1. 這個網站的重點為何?(遠景)
2. 使用者該從何開始使用?

本書提供不少檢測法,例如:後車厢測試法

Step1 隨便選擇網站其中一頁,並列印出
Step2 將紙張拿到手臂距離外,不能完全看清楚
Step3 儘快找出清單下的每一個項目

清單:
1. 網站名稱 2. icon
3. 分區與子分區
4. 局部導覽列
5. You are here 標示
6. 搜尋列

而在提供方法之餘,也舉出好幾個範例來說明。
後面部份有講到網站設計團隊討論的策略和使用性測試等實用問題。
並特別用一章節講述網站的Accessibility(親和性),這對於現在提倡的無障礙網站有一點關聯, 有兩位研究員,讓十六位盲人測試網站,而將他們的觀察所得寫成一篇文章。
http://redish.net/content/papers/interactions.html
在本書最末列了一張書單,針對書的特性介紹給讀者,很多臺灣都有代理,可以多利用圖書館借來看。

總而言之,看了本書,說不定可以改變某種程度上的想法。
共免之。

星期一, 8月 28, 2006

Personal Home Pages as an Information Resource

這是一篇討論個人網站(personal home pages,PHP)的論文,發表於2004年12月,整理了許多相關文獻。或許是因為研究當時部落格(blog)尚未普及,論述之中未出現與blog相關的詞語,但討論的範圍是相近的,所以對大多網民來說,以下論點也許有點老調牙。

作者Narsesian提到PHP的存在有以下優點:

  1. 雖然BBC與CNN等大型商業網站生產大量資訊,但仍然有許多零碎片斷的資訊難得涵蓋其中,作者相信有相當的資訊能在積極參與、重度使用的網民的個人網站被尋找到。
    我個人就覺得台灣是個網路資訊貧乏的世界,很多類型的資訊在網路中都遍尋不著(這部分原因是bbs過於封閉的環境),常常轉向英文網站尋求。自從blog風靡世界之後,網民們不斷撰寫自己熱愛的事物,google台灣(或其他的搜尋引擎)才終於有點料。
  2. 另一個好處是能直接與作者連絡,取得進一步的資訊。
    我記得我的朋友曾經很訝異她藉由blog認識到和她一樣喜歡較冷辟的漫畫之網友。
個人網站當然也會有令人垢病之處:
  1. 在尋搜引擎中呈現出的結果,最後連結到不完整的網站(incomplete site)或是失效連結(dead link)。
  2. 內容不完整不易被理解,缺乏組織
  3. 資訊老舊未更新,錯誤的資訊
  4. 未向搜引擎尋註冊,不直接被大眾取用。
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像1、4),在blog網路服務出現後已經敉平,剩下的就是資訊素養的議題了。

資料來源: Personal Home Pages as an Information Resource/Narsesian

星期六, 8月 19, 2006

公共圖書館心得 - 經費與人力普遍不足

  公共圖書館的參訪之旅可以讓人一次就學到很多東西,可惜沒有參加。「向認真的圖書館工作者致敬」一文刊載在中國時報(中華民國95年4月二十三日/星期日)B3版的「讀物文化-開卷周報」專欄,可以說是台灣目前各鄉鎮圖書館所面臨的環境的見證。

  台灣各地方圖書館受限於人力、經費、資源、和硬體建設的普遍不足,使得經營起來困難重重,可以說是地方自治裡最弱勢、最不受重視的建設;而且微少的經費還經常被挪作他用。並且受限於圖書館法的不完備,鄉鎮圖書館的館長只能就著公務員的「管理員」頭銜來做館長的工作。報紙上寫說「地方圖書館如能有一點點成績,靠的全是館員無私的熱情」,實在是最直截的註解。可惜目前台灣社會的資源都浪費和流失在藍綠的政治角力之中。

  各地方圖書館的工作者與志工們運用了各種方法來付出和延續他們的熱情。「宜蘭市立圖書館」與美國堪薩斯州黎霧市、加州馬德拉市結為姐妹市,獲得了固定的捐款與書籍;「屏東縣獅子鄉圖書館」鼓勵山區原住民的小朋友到館裡擔任義工,不但可以彌補人力,還能夠引導孩子們親近書籍、學習電腦;「台中縣大甲圖書館」減低借書限制、首創整班辦證到校服務、營造夜間光景、開放梁柱燈飾彩繪、經營讀書會、保存地方文獻、進行口述歷史訪問等,館長雷養德先生也身體力行地介紹地方文化、舉辦攝影展;「台中縣神岡圖書館」策畫神岡文化節、閱讀起跑線等內容豐富的活動,人文匯萃;「屏東縣長治圖書館」受理假日24小時還書、劃設周末電影院和無限上網區、並舉辦各種活動等;「宜蘭縣壯圍鄉圖書館」敬請許多機構來認養期刊和報紙、並協辦各種活動;種種的方法都是在人力與經費不足之下用心的努力。

  在「新的網路科技」與「圖書館不受政府重視」這兩方面的擠壓之下,台灣的公共圖書館除了冀求完善的圖書館法,更要願意為讀者努力,因為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上和人們心中必不可少的、書香匯萃的文化場所。


--
" I cannot keep your waves,"says the bank to the river.
" Let me keep your footprints in my heart."

星期五, 8月 18, 2006

Shock!「北門-淡大」公車漲價了!兼淺論網站設計

今天去淡水一程,回來時想說省錢,坐公車,沒想到今年7月1日漲價了!一共是三段票,要價36元,跟做捷運差不多了 Orz。
北門-淡大(淡江大學)中興巴士經營的公車路線,原本是從台北車站到淡水最便宜的大眾交通工具,我大學時代經常在車上睡覺晃著頭搖到淡大,如今此情此景已成往事。
----
回到家後,查了一下漲價資訊,發現中興巴士的網站設計漂亮,但滿不好用的(usability),呈現內容區塊太小,常常需要麻煩使用者使用捲軸。另一個問題是國內網站常見的問題,沒有給予獨立資訊固定連結,例如:「淡大-北門」的路線為一獨立資訊,除了應給與獨立頁面,也應該賦與(有意義的)固定連結,使其在網路空間被搜尋的到,並持續存在。每一個結點充分發揮自我描述的特質可視為網頁的基本精神。
因此我給了「悠遊網」比較高的評價,雖然這個網站並非每個版面精美,偶有粗糙之處。以下是悠遊網對自己的介紹:全方位的大眾運輸資訊服務網站,查詢公車客運路網、火車時刻、捷運資訊、飛機航班、藍色公路搭船資訊的好幫手…。沒想到台灣有這麼一個用心經營的優質網站!

星期日, 8月 13, 2006

如何補書系列(四):紙質藏品(Storage of Works of Paper)

國內有關紙質藏品保存的書籍並不多,最近讀到一本《藏品維護手冊:收藏家與博物館典藏研究人員必備(Conservation concerns : a guide for collectors and curators)》,當中有一部分有談論到這個主題,其他的主題像是相片、聲音記錄、油畫、古董織品、石器、傢俱、人類學物件等,所討論的觀點較偏向博物館收藏。審訂者是蔡斐文教授,我大二的時候上過她的課,受益良多。

書中提及紙質藏品的主要傷害是由光氧化作用、酸性物質移動、生物腐蝕、機械傷害,以及不適當的裝框和收藏引起的,並解釋引起各種傷害的原因,及傷害的徵兆,協助典藏者打造一個更好的收藏環境。總之,這是一本簡單明暸的入門手冊,值得圖書館典藏部門的館員一看。

星期五, 8月 11, 2006

參加了「數位圖書館發展」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 )

2008.4.8 Updated:連結更新。
這兩天參加了台大舉辦的「數位圖書館發展」國際研討會,演講者一半為大陸旅美學者,一半為國內這領域研究的學者。一整趟資訊的饗宴下來,好豐盛,吃得有點撐,心得如果整理出來後再和大家分享。議程如下:

8/10(四)
  • 亞洲地區數位圖書館之發展(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in Asian Countries) / 陳雪華教授
  •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s for Indexing, Browsing, and Retrieval / Marcia Lei Zeng
  • Preserving Intellectual Resour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Open Access / Pei-Ling Wang
  • Digital Collections, Content Organization, and Interface Design / Xia Lin
  • Digital Library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 Foster Zhang
8/11(五)
  •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d Digital Libraries / Xia Lin
  • 從資訊生態談數位圖書館系統的發展(Digital Library System Design from Information Ecology Perspective / 陳昭珍教授兼所長
  • Metadata Interoperability/Marcia Lei Zeng
  • 資訊組織技術在數位典藏之應用(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Digital Archives) / 林信成副教授
  • Studies of Web User Behaviors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ransaction Logs Mining / Pei-Ling Wang
「數位圖書館發展」國際研討會PPT

星期五, 8月 04, 2006

星期三, 8月 02, 2006

如何補書系列(三):封面與書本脫落

在補書時經常會遇到封面與書本脫落的狀況,與脫頁、封面破損等情況相較,相當容易處理。常見的原因有:
  1. 書體本身過重。英文書大約是一千頁,中文書約是八百頁(差異是紙質的關係)。

  2. 封面紙質本身靭性不強。這方面的例子以各學校裝訂之博碩士論文為顯例,過去都以單簿的雲彩紙為裝訂封面,流通久了,折頁的地方或是黏著處就易完全脫落。

  3. (針線裝的)精裝本。精裝書的書體與硬殼封面僅由紙張相互連接,翻閱「關節」過多或取閱方式錯誤的話,就易造成斷裂的問題。這裡特定指針線裝可能僅是流通已久的巧合。







解決的辦法:利用3M的Scotch超透明包裝膠帶依原樣,重新連接關節處。(3M膠帶與其他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會有受日光照射變質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