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22, 2009

Beta13:二篇碩士論文

先前(是去年的事了)隨興找了兩本不錯的碩士論文來讀。小小整理一下。
《我國資訊仲介服務業之研究》/陳曉理(民83)
這個題目值得再調查一次吧,10多年了,網路興起後應該要有新的思維與服務模式。當時調查的公司/機關:工研院電子所圖書館、工研院材料所圖書館、外貿協會臺北資料館、台經院產經中心、生技中心圖書館、資策會資服中心、中央社、卓越文化事業…等12個單位。

《網路資源主題檢索機制之研究》/康芳菁(民84)
相當大的篇幅介紹當時的網路資源主題檢索機制,包括:Lycos、Harvest、World Wide Web Worm、 WebCrawler、 Aliweb、 Infoseek、OpenText、Alta Vista、Exicte 以及中文的 GAIS 網路資訊搜尋系統(以上這些系統現存寥寥無幾,影響力也不及當年),並詳述歸納各個的檢索功能及缺點。研究者所提出的建議具體而微,相當有前瞻性:
(1) 各主題檢索機制應加強其所掌握的資訊範圍的深入程度
(2) 圖書館應積極應用資訊組織與整埋深厚的理論基礎或現有的控制詞彙工具,參予有關網路主題檢索機制或是主題目錄的設計,加強主題檢索機制檢索語言,以協助網路資源查詢更具效率;
(3) 加強各機制的檢索功能,以便提高檢索效率
(4) 檢索結果的內容應更具參考的價值
(5) 各主題檢索機制的介面設計應考量不同的需求, 作多重模式的設計;其輔助說明的設計該應用相關的技術及考慮網路的環境,從檢索者的角度出發作更有效的處理與呈現。

現在看來我們的努力依舊不足,太依賴Google,而且在網路上雜訊太多,未經整理。


星期六, 2月 14, 2009

閱讀的力量(The power of reading)

小男孩匆匆忙忙從圖書館的借閱櫃檯跑了出來,拿著一本大開本的童書,指著母親大罵
「我跟你說這本書很好看,我就是要借這本。」
眾人的目光瞬間交會在母子兩人身上。
小男孩顯然氣到哭了,如同有人搶走他心愛的玩具一般,不停地講述母親剛在圖書室時給他的承諾:一人可以借一本書。
或許一般人聽到小孩吵著要閱讀都會感到高興,但這名母親卻有點反常。她說:
「你要看,就自己拿著回家。」
因為書籍看起來很大本,放不進背包。
孩子忿然望著母親,繼續鬧著:
「你只有說一人可以借一本,沒有說我要自己拿回家。」
母親不發一語,不論孩子對她說的多難聽,似乎她心裡也有氣。可能是在想著,我的孩子好有決心,說要借就是要借;也可能是在想著,天底下哪來這麼固執的小孩,說不能借,硬是把書給帶出來。
小男孩說服了媽媽把背包放了下來,用他那雙小手,打開那個有他半個身體高的背包,試圖把那本諾大的書塞進背包。最後,幸好拉鍊可以剛剛好關上,然後他舉起了背包,把數公斤的書順手扛上了肩。滿臉幸福地看著他母親。(實情是他的臉很不屑地看著他母親XD)

星期一, 2月 02, 2009

《設計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目錄及節錄

設計心理學─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日常生活用品設計原理
《設計心理學》 from 博客來
一月時拜讀了Donald A. Norman所著的《設計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卓耀宗譯),以前都不知道這本書有中譯本。知道的機緣有點奇妙,那天泡完溫泉去北投圖書館隨手一抽居然讓我發現了《設計&日常生活》,這本晚期一點的著本,有了這個大發現,趕緊連上圖書館目錄查詢,找到現在已經絕版的《設計心理學》。這是本結構完整、內容實用又兼具學術理論的著作,讀完後對於規畫資訊系統時又多了一份想像。以下是書的目錄:
第一章 設計不良的日常用品
你需要擁有工程學位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日常生活的一些挫折
日常用品心理學
 日常用品的預設用途
 兩萬件日常用品
 概念模式
易理解性和易用性的設計原則
 提供一個好的概念模式
 易視性
 配對的原理
 回饋原則的原理
可憐的設計者
技術進步的矛盾

第二章日常運作的心理學
錯誤地歸罪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觀念
錯怪了原因
人的想法和解釋的本質
採取行動的七個階段
執行和評鑑之間的鴻溝
用來幫助設計的七階段

第三章 腦中和外界的知識
不精確的知識能用來得到精確的動作,是基於下面四個理由:
 訊息存在於外界
 高度精確並不需要
 外界存在著自然的局限
 外界存在著文化的局限
來自不精確知識的精確行為
記憶是存於腦中的知識
 記憶的困擾
 記憶的結構
 有關係事物的記憶
 經過詮釋的記憶
記憶也是存於外界的知識
 備忘
 自然配對
外界知識與腦中知識之間的優劣比較

第四章 知道要做什麼
日常局限的分類
 物理的局美
 意義的局限
 文化的局限
 邏輯的局限
把預設用途和局限應用到日常用品
 門的問題
 開關的問題
易視性和回饋
 把看不到的改成容易看到
 好的顯示是成功之本
 應用聲音代替易視性

第五章 人必犯錯
失誤
 擷取性的失誤
 記述性的失誤
 環境刺激產生的失誤
 聯想的失誤
 忘了動作目的的失誤
 功用的失誤
 失誤的覺察
 失誤的研究給設計的教訓
錯誤
工作事項的組織
意識和潛意識的行為
 不以為然的錯誤
 社會壓力和錯誤
 防患失誤的設計
 如格處理失誤
 強迫性機能
設計哲學

第六章 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設計的自然演進
 抗拒設計進步的阻力
 打字機-設計自然演進的個案史
設計者誤入歧途
 美觀第一
 設計者本身不是典型的使用者
 設計者的顧客未必是使用者
設計過程的複雜性
 為了特殊使用者所做的設計
 選擇性的注意:集中注意的問題
水龍頭:設計困難的一個個案史
設計者面臨的兩項可怕誘因
 功能主義
 盲目崇拜
電腦系統的弱點

第七章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把困難的工作變容易的七個原理
 應用外界的和腦中的知識
 簡化操作的結構
 把系統設計得明顯易見:縮小執行和評鑑之間的鴻溝
 把配對關係設計正確
 盡量利用自然的或人為的局限
 考慮可能發生的人為錯誤
 標準化
故意把東西設計得難以使用
設計與社會
日常用品的設計

星期日, 2月 01, 2009

Beta12:這是雜記(電子資源、數位出版、數位服務)

以下是試圖整理,卻雜亂無章,姑且稱之為百分百流水帳的網路資訊尋求行為。是篇雜記,可以略過不看(原記於12/10,1/4再整理)。
華盛頓大學 東亞圖書館,有些不錯的資訊,可以思考一個主題圖書館的發展。
高科發布高峰會←網路廣告。
11.20 今天登入Gmail後,馬上接到通知說Gmail可以套用主題了。在部落客間引起一陣迴響*

10月~11月發現的好網站
網路玫瑰園:賣植物的商家網站,自行架設,資訊相當豐富,唯欠規畫與組織,不然流量可以更大。

索羅門群島的阿曼達:目前派駐在索羅門群島的外交人員,可以多多了解外交官員的活動。還去過許多地方遊玩。

12月
David Lee KingDesigning the Digital Experience Presentation @ Internet Librarian 2008演講,創造數位時代的體驗經驗:通則是「人性不變」。

在這次會議中,也有Marshall Breeding談 Web Site Assessment With Google Analytics(再找一下網路資料吧)。A104 –Book Search & Catalog Search這個討論也值得細讀,看到裡面有人的職稱是Digital Experience Analyst,原來圖書館中也開始有這樣的職缺。

Cool Tools for Library Webmasters - Internet Librarian 2008介紹超多實用工具,看了我都眼花了。

Karen Coombs(University of Houston館員)在Access 2008的演講:Mashing Up and Remixing the Library Website(at rss4lib-blog),在Internet Librarian 2008講同一個議題ppt(at Library Web Chic-Karen Coombs' blog)。上面這2個blog文章的質量相當高,可惜我無力看這麼多東西啊。
Mash Up也是2008年ALA年會裡的 OCLC Symposium的主題,LV有介紹。
--
在網路上查資訊科學的文獻時,常會看到The DBLP Computer Science Bibliography所典藏的數位書目。
--
Toms, E.G. 一個不錯的研究者。在JASIST上有一篇Information interaction: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2002),他研究的題目都是我心目中的首選,我要向他看齊。
--
Annotating and linking in the Open Journal Systems by Rick Kopak and Chia–Ning Chiang
First Monday, Volume 12 Number 10 - 1 October 2007
這個題目很重要!
--
「圖書館+blog」,又在LV上看到有輔大學生要做這方面的題目,先去圖書館學會查其他圖資人碩博士論文作些什麼題目吧。
--
University of Toronto iSchool Podcast

12/10
今天從數位出版開始。讀了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2卷3期:出版業發展對公共圖書館的影響。
數位閱讀-薛良凱→薛良凱的電子書研究基地臺灣數位出版(深深覺得各行各業、各式主題都應該要有自己的資訊匯集中心,這個題目看過很多研究者做過,應該有人來統整一下,來個宏觀一點的題目,能發展出一套標準有前瞻性的系統(內容管理系統?)會更好。→又如:臺灣公益資訊中心,簡略看了一下之後,發現對內只是內容管理系統是不夠的,每一類型單位有不同的需求(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公益團體多個管理系統)。→又如:臺灣設計-波酷網 (問題:與一般資訊匯集網站有什麼不同呢?如:Mobile01)
---
要執行電子資源的評估,我要紮馬步,閱讀。用心讀了:CONCERT電子資訊資源與學術聯盟國際研討會。
談使用效益較多:
CONCERT 2008
e-Books: Return of Investment/Mr. Jonathan Bunkell
電子資源之應用效益評估/王怡心(臺北大學會計學系教授)
CONCERT 2007
Digging Deeper into E-Journal Use:Outcomes, Value,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 (pdf)/Dr. Carol Tenopir
CONCERT 2005
The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Metrics on Electronic Resources for Libraries/陳亞寧先生
各家的產品都在強調他們支援整個學術/研究活動的流程,如:Proquest(ppt)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Webster

Use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Scholarly Electronic Journals: A Citation Analysis/SD Herring
電子資源使用量變多。
http://www.eresearch.edu.au/docs/280607/Keith_Webster_V1.pdf
---
Impact of e-Resources /Jonathan Bunkell所做的問卷
Fewer trips to the library 減少進入圖書館的機會
  • More time reading, less time finding
  • More resources reviewed, better ones cited
  • More efficient access (from home, while traveling, etc.)
  • Less use of print content (convenience of electronic)
  • Less serendipitous discovery
Integrated with their work 整合讀者的研究工作
  • Read, write, find, share
  • Searching & reading blend together
Supports interdisciplinary exploration 支援跨領域的研究探索
Better quality 更好的品質
; more competitive research & propos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