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資訊仲介服務業之研究》/陳曉理(民83)
這個題目值得再調查一次吧,10多年了,網路興起後應該要有新的思維與服務模式。當時調查的公司/機關:工研院電子所圖書館、工研院材料所圖書館、外貿協會臺北資料館、台經院產經中心、生技中心圖書館、資策會資服中心、中央社、卓越文化事業…等12個單位。
《網路資源主題檢索機制之研究》/康芳菁(民84)
相當大的篇幅介紹當時的網路資源主題檢索機制,包括:Lycos、Harvest、World Wide Web Worm、 WebCrawler、 Aliweb、 Infoseek、OpenText、Alta Vista、Exicte 以及中文的 GAIS 網路資訊搜尋系統(以上這些系統現存寥寥無幾,影響力也不及當年),並詳述歸納各個的檢索功能及缺點。研究者所提出的建議具體而微,相當有前瞻性:
(1) 各主題檢索機制應加強其所掌握的資訊範圍的深入程度
(2) 圖書館應積極應用資訊組織與整埋深厚的理論基礎或現有的控制詞彙工具,參予有關網路主題檢索機制或是主題目錄的設計,加強主題檢索機制檢索語言,以協助網路資源查詢更具效率;
(3) 加強各機制的檢索功能,以便提高檢索效率
(4) 檢索結果的內容應更具參考的價值
(5) 各主題檢索機制的介面設計應考量不同的需求, 作多重模式的設計;其輔助說明的設計該應用相關的技術及考慮網路的環境,從檢索者的角度出發作更有效的處理與呈現。
現在看來我們的努力依舊不足,太依賴Google,而且在網路上雜訊太多,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