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29, 2018

對抗假訊息(Against false and fake)


by mingway
我國政府要對抗假消息,修訂了相關法律:
2018/12/13 17:28 為防制假訊息,賴清德說,政府會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運用現行法令,針對「明知為假訊息仍故意散播,因而造成公眾畏懼和恐慌危害」的情況,從法制面進行加以補強,遏止「出於惡意、虛偽假造、造成危害」的假訊息,降低假訊息對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所產生負面影響。

同時,對於政府推行相關法制防範,致力打擊假訊息的危害,賴清德呼籲民眾及平台業者一起共同協力防制假訊息,以確保公共利益,鞏固台灣的民主制度。

他強調,有關平台業者協力義務,政府並未課與查證責任,判定是否為假訊息是由法院作最後決定,不是平台業者

星期三, 11月 21, 2018

《3S風潮》的開宗明義:大數據為何是配角

之前小評了《3S風潮》這本書,加上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紙牌屋》真的是用大數據拍出來的嗎?」也討論到書中首章《紙牌屋》製作播放的過程,似乎捕抓到一些我想講的觀點。以下我邊引用《3S風潮》書的首章,邊點評我的想法:

MRC公司(《紙牌屋》製作公司)向各大電視網推銷時,幾乎完全把焦點放在前導劇(pilot)的大致腳本上,以及整齣戲的整體故事架構。他們拜會各大電視網的目的,是為了爭取電視網的投資,以資助前導劇的拍攝。他們的挑戰在於,從數百個爭相兜售戲劇提案的創作者之中脫穎而出,因為各大電視網的節目時段有限,數百位創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雀屏中選。但問題是,根據業界行規,決定權完全掌握在電視網的手中。…

對電視網來說,前導劇是一種衡量觀眾興趣的昂貴方式。製作前導劇的成本是在五百萬到六百萬美元之間。業界人士估計,每年光是那些失敗的前導劇(亦即沒有繼續開拍影集的前導劇),就耗費了八億美元。

星期日, 11月 11, 2018

#這一天還是來了(flickr forever?)

發現明年flickr開始要限制上載張數了,一千張(why?)QQ。這一天還是來了。2006年加入到現在,flickr改組多次,免費用戶的使用條件也經過多次變更。

幸運的我,在flickr的照片不多不少,總數就一千初。使用初期中了分享的毒,認真記錄了許多人生中的大事(大學畢業/第一次自助出國/成都),還抱怨過二百張的限制。後來就少用我的數位相機,也很晚才使用有照相功能的手機,以至於十二年後,照片才成長到一千張。

星期三, 10月 31, 2018

數位時代改變了什麼:《3S風潮:看大數據如何改寫創意產業的未來》(Streaming, Sharing, Stealing書摘)

以往寫過許多數位時代下各式各樣的變遷,有法律的(智慧財產),有音樂方面的。在時代轉移的過程中,有讀過許多先見之明(這部分有待認真整理);而下面的書摘來自《3S風潮:看大數據如何改寫創意產業的未來》(Streaming, Sharing, Stealing:Big Data and the Future of Entertainment) 則多屬於後見之明。

另,請參考相關:3S風潮:大數據為何是配角?〉
===
在舊時代,所謂「大型」的出版社、唱片公司、電影公司掌握了內容的生產與發。這些公司規模龐大,能為自己的產品爭取到曝光資源,並在容量有限的通路上架。如今網路時代來臨了,網路平台幾乎沒有上架的容量限制,再加上創作變得容易,內容供給量暴增,業者競爭的舞台已不再是通路,而是云云大眾有限的「注意力」。

這時候如何掌握數據、深入了解消費者的喜好,就成為了產業競爭的關鍵。〈推薦序 娛樂是一門產業,因此需要經濟分析〉by 馮勃翰

星期二, 10月 16, 2018

網路的邊界II:大型網站的現況(World wild Web)

前篇
網路像是自己國度,Facebook、Instagram等服務有自己的國民,國民受到"保障"。有些原則(法律上等等)就是要遵守的,那是一種尊重。兩年前討論過一則小新聞:當時Apple不願為手機直接解鎖,要司法部門依循正常程序。

先前看到一篇文章宣稱「網路已死(The Web Began Dying in 2014, Here's How)」,作者André Staltz認為現今這種大者恆大的局面已經扼殺了網路的開放,各家大型網站已不為開放格式背書,改採用自己的格式在編寫應用服務。當各個平臺成為封閉平臺(wiki),自己的「圍牆花園」,它們控制的就不只是人們的隱私資料,還試圖讓人無法逃脫。可參考:〈Line 不僅是高牆花園, 也是國安要害〉。

星期四, 10月 11, 2018

數位時代改變了音樂創作嗎?(中)

看到一張不錯的圖,覺得這篇文章算可以集結成篇了。前篇 後篇

在討論現今網路音樂收益與分配時,可以想想:池子不夠大,80/20 原則。以下是各方文摘與連結:

原文網址已移除:http://times.hinet.net/news/17826023
音樂串流事業現在占全美音樂事業營收的 34% ,比 2014 年的 27% 成長許多。2014 年實體唱片還有 1.43 億美元的銷售額, 2015 年只剩 1.23 億美元。同時間,數位單曲銷售也從 2014 年的 12 億美元的銷售金額,下滑至 2015 年的 10 億美元。數位專輯的銷售也下滑 7% 至 1.09 億美元。

串流音樂的營收來源大致分為三類,一是諸如Spotify及Apple Music等付費訂閱服務,其次是像Pandora等廣播串流服務,以及YouTube與Vevo等靠廣告支撐的服務,在2015年分別締造了12.2億美元、8億美元與3.85億美元的營收。
美國音樂銷售收入來源分佈(1977~2017) Courtesy of: Visual Capitalist

〈音樂聽個夠!YouTube上架獨立音樂App,串流音樂大戰再起〉
撰文者:楊晨欣 發表日期:2015/11/13

〈传统音乐行业已死?这七张版税支票就是证据〉
翻譯自 http://www.aux.tv/2014/02/x-royalty-cheques-thatll-make-lose-faith-music-industry/

〈串流音樂是藍海還是掠奪戰〉
by YHC 2015/11/04
簡單來說,串流音樂服務在收到來自訂戶、每月固定繳的月費,再扣除本身所應得的服務成本之後,剩餘的便是要付給各音樂人的版稅,而版稅的分配則基於該期所有播放次數,最終決定了每一次播放中、音樂人所能獲得的利潤,以Spotify來說,每次播放可能價值0.007美元、大約0.2台幣。這種算法可稱之為Big Pool method,然而這樣「平均」的分法,卻不是最平均,相反的、偏頗的可怕。

星期三, 9月 19, 2018

很夯的「假新聞」(My Thoughts about Fake News)

在離這很遠的地方 有一片海灘
孤獨的人他就在海上 撐著船帆
如果你看到他 回到海岸
就請你告訴他你的名字 我的名字 莉莉安
-〈莉莉安〉 作詞:宋冬野


  這兩三年這個社會/世界有個奇妙的現象:流行「假新聞」。 以前威權/集中管理時代應該也有假新聞,但新聞來源比較單一,難以查證;現今網路多有「線民」各自可以提供佐證反證,一則新聞的發展跟著就複雜了。 再者,網路時代或許更需要搶快搶獨家,許多消息都尚未被全面調查就早早成篇,實則未通透理解案情的不單純。

另外,現在有許多新聞來源是網路上群眾的言論。這些言論基本上是「隱身」的,未被正式受訪/記錄的,它們普遍的格式是,河中滾動的石頭,彼此會碰撞,也許就碎了,被磨圓了,也許啟動了另一顆石頭。

星期二, 9月 11, 2018

舊聞整理:陳震遠偽造同儕審查(MIT)

兩篇2014年本國學者學術詐欺的新聞 →我之前的評論
本來想寫點什麼的,努力許久仍方向不明,改以純粹記錄的方式。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1日電)屏東教育大學離職副教授陳震遠涉嫌偽造同儕審查,導致相關連的60篇論文遭撤銷。學界認為事件相當罕見,嚴重影響台灣學術名譽。

陳震遠在投稿國際期刊「震動與控制(Journal Vibration and Control)」時,涉嫌利用偽造的人頭帳號進行同儕審查。英國倫敦SAGE出版公司經過14個月調查,決定撤銷與陳震遠相關的60篇文章,連現任教育部長蔣偉寧共同列名的論文,也遭到波及。

上述事件震撼學術界,台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說,「作假到那麼嚴重,真的很少見。」一次撤銷60篇文章,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事件代表台灣學界的審查作業不夠嚴謹,而「震動與控制」的內控顯然也不夠,事後期刊總編輯便宣布去職。

星期五, 9月 07, 2018

Beta19:關於「飲食」的筆記(You Are What They Eat)

    河谷初期 by me
從大自然的法則和植物的生理現象來看,植物不應該會腐爛,而是會逐漸枯萎、發酵,所以會腐爛的蔬菜並不是植物應有的樣子。…我們吃的這些蔬菜徒有外表,但在生理現象上並不是[自然的食物]。  -《真正的蔬菜不綠》(《ほんとの野菜は绿が薄い》p.34

務農者與狩獵採集者

 《營養人類學(Nutritional Anthropology)》中一章〈務農者與狩獵採集者的營養與健康:兩個史前族群的研究〉,兩種族群的健康有顯而易見的差別:
  • 狩獵採集者幾乎沒有蛀牙,務農者平均每人有七顆蛀牙。
  • 狩獵採集者因營養不良造成的骨骼異常明顯較少…
  • 狩獵採集者的嬰兒死亡率明顯較務農者低。
  • 狩獵採集者的平均壽命比務農者長。
  • 狩獵採集者很少有鐵質、鈣質、蛋白缺乏的現象,然而這些缺乏狀況在務農者間十分普遍。 -引用自《舊石器時代健康法則》p.49
--
 中美洲人馴化了玉米和豆類,但不知道中東人種了小麥和豌豆。南美人學會如何栽培馬鈴薯和馴養駱馬,但也不知道墨西哥或地中海東部發生了什麼事。中國最早馴化的是稻米、小米和豬。北美最早的農夫,也是因為懶得在樹叢裡四處尋找南瓜,決定乾脆自己種。新幾內亞馴化了甘蔗和香蕉,西非農民也馴化了穇子、非洲稻、高粱和小麥。就從這些最早的出發點,農業開始四方遠播。…

普遍來說,農民的工作要比採集者更辛苦,而且到頭來的飲食還要更糟。農業革命可說是史上最大的一椿騙局。-〈第05章 史上最大騙局〉《人類大歷史》

星期二, 4月 24, 2018

這個月臉書的新聞(Smaller Facebook)

每個平臺都有其私密,每個作為都可設定隱私。唯有開放時,才有竊取涉入的可能。Facebook(臉書)作為一個人與人的平臺,其所涉及的隱私深度可想而知。

星期三, 4月 18, 2018

Beta18:關於道德(的數則書摘) I

哲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求一種完美無誤的「終極道德理論」…,我們的道德本能只是一種偶然的演化產物;顯然,一個由智慧超群貓咪組成的社會,其道預期標準肯定迥異由…類人猿所組成的社會。有鑑於此,尋求一個完美無誤的道德理論,和尋求一個完美無誤的終極消化系統一樣徒勞無益。

(就我們的觀點,許多事物都是生物學上的偶然產物,例如:顏色、時間)

顏色是一種生物現象,但這並不表代我們可以無視棕色和紫色染髮劑之間的不同。時間只是一種生物現象,但這並不表示你可以在晚餐時遲到。道德也是一種生物現象,但這不表示你可以把你的鄰居當成標靶來練習。

道德真理無法超越人類的經驗,而存在於某些抽象境界中。…就我個人而言,我會尋找那些簡單卻合理,而且不會自相矛盾的哲學論點,尤其是它們必須符合我們最強大的道德本能;一種辯稱可以把幼兒的耳朵割下來的哲學,就是歪理邪說。-p.204~205 《大哉問?為何常識會說謊》

道德判斷的本質是,它們必須和自身利益脫鉤

換句話說,你的道德判斷是以你能夠忘記自己是誰,忘記自己會遇到何種危難為前提,所做出的判斷。…

這種「失憶症原則」是由諾貝爾將得主、經濟學家John Harsanyi所提出。…。Harsanyi曾經對這樣的問題深感興趣:是人人年賺五萬美元好呢?還是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年賺六萬美元,而三分之一的人年賺四萬美元好呢?當然,真正的問題如下:「更好」倒底意味著什麼?…

由於失憶症很難想像…解決辦法就是,忽略人們說什麼,而是去觀察他們做了什麼。- p.209 《大哉問?為何常識會說謊》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星期一, 3月 26, 2018

輕漬蔬食小菜/自製酵素食品(Enzyme-rich)

20180223_151113

蔬菜發酵方法的共通原則

發酵食品是普世的傳統,是人類與微生物共同生活幾十萬年的結晶。

蔬菜的發酵方法有個共通原則:讓蔬菜浸沒在液體中。這樣一來能創造出特殊的擇汰環境,使黴菌等好氧生物多半無法生長,因此有利酸性細菌生長。…

若想在生活中玩發酵,那麼蔬菜會是很好的起點,因為作法簡單,又能快速享用成品。…微生物學家布磊德(Fred Breidt)說:「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人因為吃了發酵蔬菜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紀錄,…這是人類史上最古老而且最安全的發酵技術之一。」-p.85《發酵聖經》

星期日, 3月 25, 2018

客家醃釀食材(Hakka Enzyme-rich Ingredients)

Hakka meat-filled tangyuan, meatballs, Shi Tian and Pee Chin bought roast pork, spinach, noodles

鹹菜(酸菜) 

新鮮芥菜歷經陽光萎凋、鹽醃一天脫水,用腳踩踏破壞表皮組織,再以石頭或沙土重壓發酵15~20天即成。 

福菜 

鹹菜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風乾至六、七分乾即為福菜。將福菜裝入空酒瓶,緊密壓實,可保存2~3年。 

梅干菜 

鹹菜經過時間的醞釀與風乾,至全乾狀態為梅干菜。製作梅干菜相當費時,還需特別將葉片撥開風乾,但也的確創造出其獨特的風味。 -p.97《客家人的惜物廚房》

筍乾
蘿蔔乾
蘿蔔絲

星期四, 3月 15, 2018

發酵與發酵食品(上): Fermentation and Enzyme

想推薦大家常常食用發酵食品,因此粗略地整理了看過的資料。

發酵食品:藉由酵母、黴、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活動,防止腐敗菌活動,而且經由酵母或乳酸菌的作用,讓原本的食材增添獨特風味或鮮味的食品。 -《養腸先養腸內菌》

微生物…必須寄生在有機物中,藉無氧呼吸獲得氧氣及養分;所謂「無氧呼吸」就是發酵。…發酵的主要對象是醣類,發酵後分解成較易消化的物質且具有特殊的氣味;腐敗則是分解蛋白質,其產物不僅有臭味,甚至可能產生毒素。-《發酵物妙用多》潘文雄 編著p.59

優點:酵素的作用讓營養能更有效地被身體吸收。
食品中所含的乳酸菌等,可以成為好菌的餌食。而且不僅是活的菌,連死掉的菌都能成為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