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25, 2019

Beta23:關於語言與文字的拼貼

語言與讀寫

以下是網友的討論:
Pojen Chen
語言與文字
1、語言是文化之根,文字是文化之基。
2、有語言無文字,就親像人有魂無體。
3、有語言有文字,才會流水源遠、萬世流傳。
4、母語教學務必「形、音、義」並重,建構人人皆會聼說讀寫的基礎!
May Bai
閩南語本來就能夠用中文表達,過去各地的方言文學都是如此
更別提本土作家賴和就是用閩南語和中文書寫
中文並非表音文字,本來各個方言都能使用

自己去中化去到頭殼壞去
Zixin Wang
从只考虑汉语纯洁度的角度说,对于那些非舶来概念,描述汉语任意一种方言的文字应当用中文来表达。对于那些虚字虚词,古人本来就有很好的处理方法,那就是通假字。我认为在那些文字上用罗马拼音是不适当的,大不了规定一批通假字就好了。

星期三, 7月 10, 2019

偏鄕不遠:形容詞(adj)是相對的

【莊子現在式6】中心與邊陲的關係是相對的/ 王溢嘉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你有你的位置,我有我的位置,而且不時在移動之中。但移動有個趨勢,那就是多數人都拼命想往城裡鑽,朝中心靠,因為大家認為能活躍於繁華的都會中心,乃是成功貴顯的指標;而若只能在寒傖的都市邊陲或窮鄉浮沉,則是失敗窮賤的跡象。如果你為流落於邊陲而哀愁或為活躍於中心地帶而得意,那《莊子.天下篇》有一段話:「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意思是天下的中心是在燕國(今河北)的北方,越國(浙江)的南方。  

  照常理,天下的中心應該在燕國和越國之間,也就是中原一帶,怎麼反而在邊陲之外呢?莊子會這樣說,其實是要打破我們對中心與邊陲的僵化看法。地球是圓的,地球上的每一個點都可以是天下的中心,但也是另一個中心的邊陲。這正是莊子相對論與齊物論中重要的一環,中心與邊陲的關係不僅是相對的,而且還不斷在改變,翻開歷史,有多少國家和城市一再更換它們的中心與邊陲關係。更重要的是,真正能成為中心的是人,而非地方。

星期一, 7月 01, 2019

「資訊」的觀點(Information Itself)

「資訊」的觀點:
  1. 資訊無意傷害人
  2. 資訊需要流通促成思考,情感的連結
  3. 所有的資訊皆有其目的
  4. 流通的量會反饋在資訊的品質
資訊是中立的。它無所不在,物質是它的載體,而人的意識賦予它們意思與意義。

資訊是中立的。人類利用聲音與符號表達資訊:語氣可能讓人緊張、聲調可能讓人清晰、旋律可能讓人滿足或是噪音;符號可以表意表音表象、可以記錄傳承、可以誤讀曲解。聲音與符號是人類想像溝通的基礎,缺一不可。

星期三, 5月 29, 2019

beta 22:聽懂公眾語言(Enough Said)書摘)

整理東西的時候常常會想:這些以前蒐集的資料還沒採用到,這個題目怎麼就放手了,還有剪報還沒收錄於資料夾… 時間就這樣過去,新的事物一直一直來。2018/3/13 1715


 Mai Khao Phuket 
寫完這段小心得也過了一年,手邊的計畫越寫越大,「資訊的法則 四:資訊經過人心後複雜」果真是個大哉問,寫作計畫愈寫愈大。目前多徵集到三本相關的著作,以下主要是《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 公民教育的核心, 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by Mark Thompson 的書摘:
除了書寫、敘述的語言被無限上綱之外,新聞與政治的影像修辭,也被壓縮進精心拍攝書編輯的畫面中,不斷重、技巧嫻熟,且有特定傾向。我們可以把九一一大型攻擊事件,看成一件修辭的案例。在這個個案裡,飛機衝進摩天大樓,大樓隨即崩塌…雙子星代表西方的力量與價值,兩棟大樓灰飛湮滅意味著某種可能–力量可能瓦解、價格也會貶值。…

除了壓縮、誇張之外,還有別的危機。以往在公眾討論中,科學被賦予特別尊崇的地位。今天,它只被視為一種意見。…我們越來越懶得尋找共同的語言,鼓勵價值觀與我們本質不同的文化與民族,一起加入討論。對於言論自由的容忍度逐漸流失,…。

這也就是公眾語言危機迫在眉睫的理由。冷嘲熱諷、實質內容逐漸流失、表達方式粗糙低俗,…證明嚴肅的討論已經瘖然無聲,無力再舉。就我來看,真正的危險並不在文化,而是在政治,特別是民主領域–危及它的合法性(legitimacy)、與歷史上其他政府體制相較的競爭優勢,最終破壞了民主的可持續性。  《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p.35~36
美式作風也預告了這本書的某些憂慮:壓縮實況書語言,固然節省時間,加強觀看時的緊湊程度,卻得付出代價:所有事都得被裁短、簡化,沒有時間敘述先決條件或者其他的限制與界定。…

嶄新的二十四小/每週七天全新聞頻道鋪路。網路隨後讓不中斷的新聞報導成為標準配備。…影響卻是,以往讓記者、編輯得以思考的喘息空間就此消失。

…新的新聞循環像是頭怪獸,永遠也餵不飽。…好處是前所未見的即時;風險則是新聞從業人員原本的思考時間,經常被壓縮成幾秒鐘–膚淺、扭曲、錯誤。 p.91~93
〈政治與英語〉立論的核心,就是歐威爾試圖分析他那時的英文出什麼毛病。他找到了兩問題––「想像力陳腐」、「欠缺精準」–並且列出平庸作家最常用的四種把戲…:仲介操作(operators)廢話(meaningless words)矯飾用詞(pretentious diction)、垂死比喻(dying metaphors)。他希望掃除這四種弊病,強化「口語端」的表述,並趁勢清理圍繞在他身邊的「政治混亂」。p.190

〈政治與英語〉真正隱藏的祕密是:儘管歐威爾嘴巴上強調清晰,其實他真正在意的是語言的優雅。…話講得清楚,就能支持真正有效的政治辯論。…他對於修辭的了解,跟先賢已有神似之處,特別是以下這種古代想法:修辭中蘊藏的公民價值(civic value)與精采論述,互為因果。 p.193~194

星期六, 1月 19, 2019

beta21《拒絕真相的人:人們為何不相信科學?》(Denying to the Grave)

作者:Sara E. Gorman, Jack M. Gorman;譯者:周群英

人們為什麼忽略或否認科學證據?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許多讓我們得以為人、具同理心、能在社會生活,並得以生存下的思考過程,卻反而在我們面對科學推論時,讓我們誤入歧途。…因為這些推論總會避免以篤定態度提出肯定論點;…在科學裡,我們永遠無法百分之百肯定某件事情,只能接近肯定…。此外,科學有一連串的自我否定與反證,而人類天生不願意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

…我們認為許多心理衝動都是一種適應性,但我們在使用這種能力時卻會出現走偏的不良適應情況。…

我們多次重申,這些問題之所以存在不單只因為人們缺乏資訊,雖然這確實是其中一個原因。問題在於,即便人們知道且了解所有原因,非理性行為還是會出現。就我們目前對大腦功能的了解來說,把拒絕接受科學的人貼上「非理性」標籤,也不是個恰當做法。相反地,這些行為大多數是人類心理運作的產物,因此單純的教育不足以改變那些拒絕科學者的想法。…

星期二, 1月 15, 2019

Beta 20:真正的食物(Real food)

等待是淨化土壤的必經過程,改採自然栽培必須經歷一段磨合期。
…若以人來比,清除「肥毒層」就好比揉揉身上的痠痛處,便能促進血液循環,排除老舊廢棄物的道理是一樣的。

建議使用牽引機等農機具先破壞肥毒層,遠比徒手整頓來得有效率。《真正的蔬菜不綠》p.76~78

若不處理破壞後的肥毒層,幾年後又會成形,栽種下去的大豆小麥和大麥等植物根部便會吸取肥毒。…所以麥子素有土壤清道夫之稱。
不少改採自然栽培的農家都發現隨著肥毒層愈來愈少,收成愈來愈好。
自然栽培是一種自然與人類相互合作的栽培法,能培育出比野生種更美味的蔬菜。 《真正的蔬菜不綠》p.81

「肥毒層」徹底清除後,土壤就會回復到以下狀況:
土質變得比較鬆軟。
土質變得比較溫暖。
富含水份。 《真正的蔬菜不綠》 p.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