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and Web

生活,從資訊到網路,從網路到資訊

Facebook (6) Google (3) 互動 (24) 使用者介面 (8) 圖書館 (15) 好工具 (11) 我與網路 (16) 數位內容 (16) 料理 (4) 法律 (13) 溝通 (15) 演講 (5) 知識管理 (2) 科技 (13) 筆記 (35) 經營模式 (14) 網站設計 (17) 網路 (31) 網路資源 (11) 設計 (7) 語言/文字 (19) 資料典藏 (10) 資訊服務 (27) 資訊架構 (5) 資訊組織 (8) 資訊行為 (45) 質性研究 (6) 軟體 (2) 食譜/食物 (15)

Open/Free

中了分享的毒(談flickr的限制) 2006.07

Personal Home Page as an Info Resource 2006.08

信仰的道德 2006.09

數位的臺灣2008.04

台灣棒球維基的聚會-社群經營(Meet wiki, meet users) 2008.04
台灣棒球維基的聚會-執行者與數位內容(Wiki as a tool)2014.06

Folksonomy的發展與應用 2008.05

知識管理(系統)與人性 2008.06


〈網站可以怎麼分類?〉上 2013.04
〈網站可以怎麼分類?〉下 2013.04

他們口中的海量資料/巨量資料:討論當時的流行術語,以及其根本 2013.04
巨量資料與人生(The Big Data we Create) 2013.05
網路人生與海量資料(The Web User and Big Data)2013.06

Beta11:分眾之後(Unfocus)2008.10
Blog出現之後 2007.03
談談自由與網路上的自由2013.06
所以我懇請你做一件事:怎麼離開舒適圈/模式 2014.10
(系列文)在網路環境中獨立 尚未全部完成

Facebook 的罪與罰(God and Human) 2013.02
刻畫臉書當中的邪惡 上 2014.07
中:網路是人類社會下一個由下至上的制度
下:網路是好的,有其「物暢其流」的用途(開放Open),有其「物盡其用」的本質(開放與自由Freedom),有其「自由最大化」的初衷(開放與 超連結Hyperlink)。
回收碳粉匣

食譜部落格匯集(RSS of Recipes) 2009.06

英文學習/聽力資源(Listening Resource) 2012.12

人類,又稱發明家 2013.03
以電郵發送這個BlogThis!分享至 X分享至 Facebook分享至 Pinterest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

Welcom!

[資訊與網路]這十年寫了什麼?


資訊可得性 我們在決策時會高估容易到手的資訊。 最新、顯著、強烈、符合的4種資訊容易讓人留下記憶。
認知可得性的資訊也會受到情緒影響。

專題

  • Beta
  • HCI
  • Open/Free
  • 資訊的法則(Regulation of Information)
  • 食物:資訊
  • 首頁

最新文章

載入中...

About Me

  • Mingway
  • 閔衛(mingway)

Blog Archive

  • ▼  2025 (12)
    • ▼  8月 (4)
      • 時間與資訊(下 : Time and Info)
      • 所有的資訊本已存在(Part I: Words that may not exist now?)
      • 巧合與偶然(Answer to the Relationship of Info and Time)
      • 輕漬蔬食小菜(二 Enzyme-rich)
    • ►  5月 (1)
    • ►  3月 (2)
    • ►  2月 (3)
    • ►  1月 (2)
  • ►  2024 (6)
    • ►  12月 (2)
    • ►  3月 (2)
    • ►  2月 (2)
  • ►  2023 (10)
    • ►  9月 (1)
    • ►  8月 (1)
    • ►  5月 (2)
    • ►  4月 (3)
    • ►  1月 (3)
  • ►  2022 (15)
    • ►  12月 (2)
    • ►  11月 (3)
    • ►  10月 (3)
    • ►  9月 (1)
    • ►  8月 (2)
    • ►  7月 (2)
    • ►  6月 (2)
  • ►  2021 (5)
    • ►  7月 (3)
    • ►  5月 (2)
  • ►  2020 (1)
    • ►  12月 (1)
  • ►  2019 (6)
    • ►  11月 (1)
    • ►  7月 (2)
    • ►  5月 (1)
    • ►  1月 (2)
  • ►  2018 (14)
    • ►  12月 (1)
    • ►  11月 (2)
    • ►  10月 (3)
    • ►  9月 (3)
    • ►  4月 (2)
    • ►  3月 (3)
  • ►  2017 (9)
    • ►  12月 (5)
    • ►  11月 (1)
    • ►  8月 (3)
  • ►  2016 (9)
    • ►  4月 (3)
    • ►  3月 (3)
    • ►  2月 (3)
  • ►  2015 (4)
    • ►  12月 (2)
    • ►  11月 (2)
  • ►  2014 (16)
    • ►  10月 (2)
    • ►  7月 (7)
    • ►  6月 (2)
    • ►  5月 (2)
    • ►  4月 (3)
  • ►  2013 (17)
    • ►  6月 (2)
    • ►  5月 (3)
    • ►  4月 (6)
    • ►  3月 (4)
    • ►  2月 (2)
  • ►  2012 (11)
    • ►  12月 (2)
    • ►  5月 (1)
    • ►  3月 (3)
    • ►  1月 (5)
  • ►  2011 (2)
    • ►  12月 (2)
  • ►  2010 (10)
    • ►  9月 (5)
    • ►  6月 (3)
    • ►  5月 (2)
  • ►  2009 (14)
    • ►  9月 (1)
    • ►  7月 (2)
    • ►  6月 (1)
    • ►  4月 (3)
    • ►  3月 (3)
    • ►  2月 (4)
  • ►  2008 (23)
    • ►  10月 (1)
    • ►  6月 (4)
    • ►  5月 (6)
    • ►  4月 (5)
    • ►  3月 (3)
    • ►  1月 (4)
  • ►  2007 (25)
    • ►  12月 (3)
    • ►  11月 (4)
    • ►  9月 (1)
    • ►  6月 (2)
    • ►  5月 (4)
    • ►  4月 (2)
    • ►  3月 (4)
    • ►  2月 (5)
  • ►  2006 (33)
    • ►  12月 (3)
    • ►  9月 (8)
    • ►  8月 (8)
    • ►  7月 (3)
    • ►  6月 (5)
    • ►  5月 (3)
    • ►  4月 (3)

訂閱

文章
Atom
文章
所有留言
Atom
所有留言

搜尋此網誌

熱門文章

  • 如何補書系列(三):封面與書本脫落
    在補書時經常會遇到封面與書本脫落的狀況,與脫頁、封面破損等情況相較,相當容易處理。常見的原因有: 書體本身過重。英文書大約是一千頁,中文書約是八百頁(差異是紙質的關係)。 封面紙質本身靭性不強。這方面的例子以各學校裝訂之博碩士論文為顯例,過去都以單簿的雲彩紙為裝訂封面,流通久了,...
  • 所有的資訊本已存在(Part I: Words that may not exist now?)
    在我們開始 分辨不同張臉 (2013)之前,資訊就已經存在了。 在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後,物理就還是物理,並沒有因為他偉大的努力,「物理」就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資訊本然 所有的資訊本已存在。資訊本無定所,資訊會找到自己的歸去,資訊得依靠管道與載體,資訊得...
  • 如何補書系列(二)
    破損膠裝書 於 閔衛的flickr . 這是破損的膠裝書,與線裝書相比,膠裝書在閱讀過程裡容易受到破壞,然而製作成本較低,所費時間較短,很適合現在速食的時代,大量的印刷。當然保存的價值大打扣折。 另一個小問題是折頁,這問題常發生在圖書館的書上,在當下看起來...
  • Beta17:新聞的二三事(About News)
    每一個資訊的產生都有其意義。 有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不是該新聞/資訊的受眾,… 嘆電視新聞無限重覆 吳念真一席話引共鳴 | 中央社新聞 CNA NEWS (中央社台北June 30日電)導演吳念真29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自己偶然聽到路人「對電視新聞無限制重複」,是最沈重的...
  • 說話與隨機(中:Randomly Speaking)
    上篇 「所謂的『英雄』是超越自己的父母、環境、血緣、出身、性格特質,不按寫就的劇本表演,讓大數據對自己的行為無法預測,永遠會給全人類驚喜的人。」 from 羅輯思維 Even we can tell the sun, we're unable to ...

精選文章

邊際:經濟行為也是一種資訊行為(Information Behavior about Margin and Money)

改寫自〈 (經濟學) 2nd. #邊際 〉 Minwei Chung 2021.3月5日 · 一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 交通愈加便利,產業、都市會愈集中,還是愈分散? 另,申論題: 中南部各地接續地「擴充」科學園區是 長遠發展,還是只是選票策略? ...

熱門文章

  • 所有的資訊本已存在(Part I: Words that may not exist now?)
    在我們開始 分辨不同張臉 (2013)之前,資訊就已經存在了。 在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後,物理就還是物理,並沒有因為他偉大的努力,「物理」就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資訊本然 所有的資訊本已存在。資訊本無定所,資訊會找到自己的歸去,資訊得依靠管道與載體,資訊得...
  • 時間與資訊(下 : Time and Info)
    從未想過一個開題後,接續寫了兩篇( 上 、 中 )。 巧合與偶然 但要繼續寫 資訊的法則 ,我是知道有些小題目要先處理。 我花費 不少時間 才得到這些感想(資料),它們是我從 生活中的感受 而來,是用現此時在進行的時間而來的。幾經思索過後,我發現我同時亦...
  • Beta17:新聞的二三事(About News)
    每一個資訊的產生都有其意義。 有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不是該新聞/資訊的受眾,… 嘆電視新聞無限重覆 吳念真一席話引共鳴 | 中央社新聞 CNA NEWS (中央社台北June 30日電)導演吳念真29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自己偶然聽到路人「對電視新聞無限制重複」,是最沈重的...

最近留言

載入中...
invisible hit counter

舉報濫用

「圖片視窗」主題. 由 Blogger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