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21, 2018

《3S風潮》的開宗明義:大數據為何是配角

之前小評了《3S風潮》這本書,加上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紙牌屋》真的是用大數據拍出來的嗎?」也討論到書中首章《紙牌屋》製作播放的過程,似乎捕抓到一些我想講的觀點。以下我邊引用《3S風潮》書的首章,邊點評我的想法:

MRC公司(《紙牌屋》製作公司)向各大電視網推銷時,幾乎完全把焦點放在前導劇(pilot)的大致腳本上,以及整齣戲的整體故事架構。他們拜會各大電視網的目的,是為了爭取電視網的投資,以資助前導劇的拍攝。他們的挑戰在於,從數百個爭相兜售戲劇提案的創作者之中脫穎而出,因為各大電視網的節目時段有限,數百位創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雀屏中選。但問題是,根據業界行規,決定權完全掌握在電視網的手中。…

對電視網來說,前導劇是一種衡量觀眾興趣的昂貴方式。製作前導劇的成本是在五百萬到六百萬美元之間。業界人士估計,每年光是那些失敗的前導劇(亦即沒有繼續開拍影集的前導劇),就耗費了八億美元。

星期日, 11月 11, 2018

#這一天還是來了(flickr forever?)

發現明年flickr開始要限制上載張數了,一千張(why?)QQ。這一天還是來了。2006年加入到現在,flickr改組多次,免費用戶的使用條件也經過多次變更。

幸運的我,在flickr的照片不多不少,總數就一千初。使用初期中了分享的毒,認真記錄了許多人生中的大事(大學畢業/第一次自助出國/成都),還抱怨過二百張的限制。後來就少用我的數位相機,也很晚才使用有照相功能的手機,以至於十二年後,照片才成長到一千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