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23, 2013

網路人生與海量資料(The Web User and Big Data)

如果海量資料(big data)是無比的資產與無盡的價值,那麼我建議首先應該要擁抱一個「共產」的社會。原因無他,「資訊即權力」。

在這個社會當中,每一個人每一分鐘執行的事情都可以量化,藉由多向度的變數而質化,而人們共享海量資料分析的成果,增加對生活當中事物的理解,提升生活品質或者工作成效等等。

然而這顯然是天方夜譚。

現今的社會主要是以資本主義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現在所謂的巨量資料掌握在少數大型的企業手中,在以資料為主的時代,他們等於擁有的領土與資產。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其實比較不必擔心政府會不會掌握我們在網路上的自由,真正需要操心的是,這些企業如何運用「我們的資料」,有沒有道德與透明的程序,人的野心有多大,以及欲望有多深。



勢在必行的海量資料
海量資料(big data)會在媒體上被大肆討論,就代表已是勢在必行的階段了。
美國的雷神(Raytheon)國防公司發展出一套稱為RIOT的軟體,它可以透過監視人們在臉書、推特、Foursquare等社交網站上的活動,追蹤他們的生活。它可以抓出目標人物貼上的所有照片、蒐集打卡紀錄跟照片中包含的經緯座標等、分析朋友間的通訊密度。根據這些,RIOT輕輕一點就可以畫出目標人物的社交網絡圖,找出他的空間移動模式,甚至預測他的行為。-〈他們想知道你的一切~巨量資料時代的省思
Facebook日前公告新廣告系統「合作夥伴類別」(Partner Categories),讓廣告商能鎖定Facebook用戶買什麼雜物、開什麼車、用什麼手機。

「合作夥伴類別」透過用戶在雜貨店或其他商店的會員卡、公開記錄(如自動註冊),以及在零售商店結帳櫃檯提供的e-mail等訊息,更清楚了解用戶喜好及消費習慣;並藉此將Facebook超過10億的用戶歸類,甫推出之際包含五百多個特殊群組,如「兒童食品及玩具購買者」、「兒童麥片購買者」等。

許多花費數年建立龐大客戶資料庫的資訊蒐集公司如Acxiom、Datalogix、Epsilon等是Facebook的夥伴企業,因此Facebook很容易取得這些客戶的資料。以往廣告商得跟資訊供應商合作才能取得詳細資訊,但中小型業者通常沒有足夠的資源;現在,中小型企業也能透過Facebook平台取得更詳細的資訊,以鎖定客群提供廣告。 -〈收割免費社群成果,Facebook分類逾10億用戶換廣告
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透過程式自動分析使用者在Facebook上按「讚」的紀錄,能夠準確推斷出個人的種族、年齡、智商、性偏好、藥物使用習慣、政治傾向等特質。-〈Facebook按個「讚」,統計模型精準推論「你是誰」
資訊即是權力
「資訊即是權力。但就如同所有的權力,總有人急欲佔為私有。過去幾世紀以來,刊登在書籍和期刊上的科學與文化遺產,逐漸被數位化,最終掌握在少數的私人企業手中……分享並非邪惡,而是道德義務。唯有那些被貪婪蒙蔽的人,才會拒絕讓朋友複製影本。」- 2008年史瓦茲(Aaron Swartz)(天下雜誌)

Aaron Swartz說的,不是嗎?我們在網路上,希望開放,希望自由,卻換來更多的監控與操作。資訊的擁有者是每一位網路使用者所賦與的,我們有權利喊停,或者給他們少一點資訊。

又或者,請他們擁有資產時,與我們分享,如同Google廣告delicious.comflickr。企業可以擁有穫利模式,操作「群體隱私」,但千萬不能越過「個人隱私」的界線。

我喜歡下面這則關於平權的故事,他不僅說明了資料如何增加我們的認知,同時改善我們的關係:
剖析「醫師人際關係」,大數據提升醫療品質
根據「資訊自由法」,醫療資訊科技運動人士兼作家托洛特(Fred Trotter)可自醫療系統取得醫師轉介資料,整理出「醫師人際關係」,呈現醫師間6000萬多筆的往來紀錄,以及彼此轉介病患的頻率,希望協助病患找到其他醫師信任的醫師。 長期而言,他希望藉由保險公司及各級衛生單位資料,建立醫師評比系統,依據歷史紀錄、專業證書,獲得其他醫師轉介病患的次數及其他數據,供病患充分瞭解醫師的專業背景及相關評比,關鍵在於「建立病患覺得有用、醫師覺得公平的評比系統。」 托洛特主張的醫療改革,肯定包括資訊透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