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30, 2021

短評康納曼等三人新作《雜訊》(Noise:A Flaw in Human Judgment)

《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D. Kahneman)醞釀十年的新作《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Noise:A Flaw in Human Judgment)》 最近上市了(被手機廣告訊息推播),因為這是我六七年來關心的重點,所以馬上找相關metadata(書摘、目錄、網友節錄)來瀏覽。

「我們把雜訊定義為我們不樂見的判斷變異。」

作者們在序言單刀直入地說明人們在各類人與人關係中的判斷有「雜訊」(判斷變異),醫療診斷、預測(專家預測也是,王林發的例子)、人事決定、法醫鑑定、專利授予的決定…都是如此。藉由「雜訊審查」的(控制)做法,可以看到不論公部門或是私部門皆有判斷變異的存在,在群體討論裡面更甚於一般情形。

星期五, 5月 14, 2021

Beta24:流行音樂創作n著作權


流行音樂創作這件事情有很多層次,每一個「組件」都可以有著作權。

在吳青峰的案例裡面,我還是看不到太多從「林暐哲」觀點出發的討論。另外,似乎還是有部分的故事被刻意隱瞞,如果林暐哲不是一個記性好的人,大眾會被吳青峰的版本牽著走;

真的沒有歌是誰寫,著作權就屬於誰這件事,這是吳青峰這一方不該宣揚的事,合約、著作權合約有很多細節,該主張的,本來就該照本來;最新的不該是:提醒未來的創作人是好事,但拿給大眾的ooxx…,我覺得過多了。

也會有人討論「利」,這個時候網友一個喊的比一個大聲,叫別人讓利當然比叫自己做簡單。數十首暢銷金曲的「長久」利益還真不是一般的「利」,在這件事拉扯並不會拉低人格,世俗之事還有更扯的。勤走法庭折磨人沒錯,但不一定會帶來創作的空窗期(青峰的主張rephrase),但卻會是演出的空窗期?

於情於理,不能好好地分,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