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fleedom |
它說的「讚」,是真的「讚」?
它說的「like」,不是真的「like」?
FB是社群軟體。社群的定義大概就是社會底下因某種特殊原因形成的群體;軟體的定義大概就是人類思想延伸後的機器與數學邏輯。
FB是社群軟體,如果他於我生命中無法達成這個功能,我便往那個方向努力;FB有許多的功能是在告訴世人,關心的人少之又少,又或者可以說facebook突顯出現代人在相識當中的缺乏同理,以及只追求表面的社交行為。它的出現就只是為了把妹交朋友。
當我們的社群網絡加入一堆沒什麼興趣認識你這個人的「朋友」時,寂寞就擴大了;而當我們加入一堆寂寞的人時,我們的網絡就看似熱鬧了。FB的邪惡莫過於此。 悲觀一點的結論是,大家最終成為了「機器」,因為「讚」的存在控制著人的情緒反應;樂觀的結論是,可以想見5~15年後FB的市值會縮水,因為它所創造的需求是人生中的一小部份,人終究會長大
但其實以上現象在臺灣並不明顯。
觀察了一陣子,台灣人基本上並沒有把FB當作是一個社交的「場所」,而比較像是一個「窺視」、「監視」的洞口,或者是「娛樂」、「消遣」的消息來源…之類的。它在臺灣稱不上是媒體,它無法吸引廣告。當然以上結論是出自我本身僅不到一百人的朋友互動,不足以讓人參考。
而我確實比較喜歡在寧靜的時刻上線,這個時候社群網路上的確也安靜許多。
FB教會我最深刻的事情之一是 人與人的關係不會因為虛擬的連結有任何的加深,因為我們畢竟還是人,還是要有實體的接觸。但是這個道理或許不適用在「網路原生」的人類?而在虛擬網路上建立的語言已非以往的語言,因為在這沒有語氣與聲調,無法即時反應與動作。除卻了這些,語言的功能並非溝通,而是傳遞與發送,接收者成為了真正的主角。
面對僅剩傳遞與發送功能的文字,閱聽者的頭腦就變得非常重要,他必須是個「正常的閱聽者」。
更確切的說,facebook是交友網站,它注視的是當下:新加入的朋友訊息最多,舊朋友要常互動,要不然就是不重要的訊息來源。社團要常互動與更新,要不然就會明白是沒必要存在的社團;新聞要即時討論,發表言論,要不然沒人想理你。
facebook沒有任何缺點,它控制人性,它理解現代人的心理,它用軟體綁架人們。
前個月前,與朋友聊到遠藤周作,現在的紛擾對未來而言也只是寧靜,個人的憤慨也只能是個人成長的養份。在我討論社群軟體的當下,也許我們的社會真有集體的議題,但那些議題不是說出來就說明白的範籌,更何況談論的是解決之道。我常常覺得人們擴大了「個人」,以及「媒體」的本意。
一些古老的智慧,如「不在其位,不謀其職」,「沉默是金」,〈縱囚論〉關於「上下交相賊」的論述,而非只有「自由」、「發言權」…這些西方的智慧只是一部分的智慧。
朋友說:
臉書就好像莫名其妙資訊黑洞,明明就已經跟大家說我幾號回台灣了,結果還是一堆人一直問我要不要回來幾號到啊。Facebook就是人們的人臉加上個人的"圖書資訊",他是即時更新,社交互動,他沒有罪,但他的存在逞罰人類的貪與痴。它唯一的缺點是現在還無法賺大錢。
多數的情況還算好,因為寄信者除了問我幾號到之外,同時也附上了「他究竟問這個什麼想要幹嘛」(或者是很容易猜出來你想要幹嘛)。好比約吃飯、約討論、或者是你是我爸。最最最最最最最最討厭的就是那種只來一句話:「回台灣嗎?」或者是「幾號到?」這種完全沒有頭緒的訊息。
請問我們很熟嗎?要不要我分享我的行事曆給你?
至於如何賺錢,最近真的動作頻頻呢。
Facebook再測用戶底線,明年起強迫推銷15秒廣告
Facebook再推獲利新招,1美元讓訊息「使命必達」
搶攻Google搜尋市場,Facebook發表「社交圖表」新利器
上面的出招,招招精采與深思熟慮,佈局周嚴,值得佩服。
相關閱讀:Info and Web: Facebook=非死不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