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04, 2008

今日工作進度及問題(Beta No.3-Issue in Citation Index Database)

忙了兩天,還是在同一本期刊:教育研究集刊,進度約850筆,跟我預期的差很多。再重新整理常見的問題:
1.編者、譯者、主編無注記
2.書籍、博碩士論文沒有判定出來
3.資料打錯字,錯字率滿高的(昨天比較誇張)
4.各外文作者無以「|」區隔,如以下(紅色為錯誤):
   Benne, K. D.|C. Kridel, R. V. Bullough|P. Shaker
   Leithwood, K., Jantzi, D.,|Steinbach, R.
   Steiner-Khamsi, G.|A. Nóvoa & M. Lawn
5.普遍來說,外文輸入錯誤的比例會比一般高!!
再,簡略分析分類到B、J、W、T、C、O的錯誤率(草稿):
B:4成,分辨不出來主要原因:
…(尚未記錄)
J:不到1成
但有近5成的期刊分類到其他類別
W:不到1成,分辨不出來主要原因:
誤辨有網址即為網路資源,然為期刊
T:幾乎0,因為幾乎是我分的XXD
C:9成,分辨不出來主要原因:
誤將「論壇」以為是會議名稱
誤將編著以為是會議論文
O:9成,分辨不出來主要原因:
期刊- 非典型數字卷期,而以Winter季節代替
還有很多很多…(尚未記錄)
其他問題:
關於頁數
目前有兩套邏輯在執行,一是來源文獻採頁始-頁尾,一是引用文獻採頁始|頁尾,方法不一會給寫程式的添麻煩
 
關於貢獻者(contributor):
目前編者(Editor)、創作者(Creator)如為同一人,則簡約為一人。但我這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不能說的密祕》的導演與男主角同為周杰倫,他對本片的貢獻是兩份的,在計算上是2次;至於在介面呈現上本應也是2次,沒有說周杰倫是導演就不寫他是男主角吧@@
 
關於卷(Volume)、期(Number):
目前都是期刊文獻居多,多以數字登錄。現在多了書籍文獻後,書籍也會有卷(Volum)區別,更甚者,卷(Volume)會有「別卷名」。
 
建議:
1.在上海生產線那邊需要判定「出版類型」嗎?
  →如果要,應該將此動作獨立出來,將人員訓練合格後再上路,免得後續繁複的校對工作。
2.頁數請想辦法解決
   →看你們覺得重要不重要吧,我是覺得不好的規定改過來比較重要。
3.所有貢獻者(contributor)皆應注明。
4.先前琇薇說書籍的卷(Volume)應注錄到期(Number)欄位,我想應該還是要放回到卷(Volume),之後會比較好交接。
5.人力應該不夠。一個人一天能校對不到800筆,目前有75,600筆。
 
另外,最後一個大哉問 - 引文資料庫的本質:我想知道公司是怎麼看這個產品的? 簡單地說,是以Scopus為目標嗎? 還是Web of Knowledg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