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18, 2016

在網路環境中獨立IV:文摘c (The Machinery of Our Brain and Internet)

Untitled
以下的內容皆是由《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雜耍的大腦〉摘要出來,因為太多重要的段落,所以就自成一篇文摘。

網路與我們的大腦/視覺
二零零五年時,心理學家德史芬諾和勒菲佛…總共檢視三十八篇與閱讀超文本有關的實驗。…就「超文本會讓對文字的體驗更豐富」這個一度盛行的說法而言,她們「幾乎找不到證據」來印證。 - p.145

瀏覽和掃讀本身沒有什麼不對,就算是以極高速進行也一樣。我們閱讀報紙時,向來是掃過去的內容比精讀的多;…掃視速讀的能力跟深度閱讀的能力一樣重要。但現在情形不同,因為掃讀反而變成我們的(指網路世代)主要閱讀模式,這點令人擔憂。掃讀本來只是達到目的的一個過程,讓我們辨識繼續深入研究的資料;但現在掃讀反而成為目的本身,變成我們收集和理解資訊最常用的方式。…我們現在經歷的,就像是文明早期演進顛倒過來一樣:我們從個人知識的栽種者,演化成為資料森林的狩獵與採集者。   - p.155

我們是有得到補償。研究顯示,我們使用電腦和網路會加強某些認知能力,有時候還會是大幅長進。這些能力通常是比較低階、原始的大腦工具,像是手眼協調、反射作用的反應,和視覺提示的處理。一篇於二○○三年刊登於《自然》期刊…該研究的作者最後認為「雖然打電玩看似無腦行為,卻能讓視覺注意的處理產生驚人的改變。」    

另外,有些研究也認為我們在線上進行的腦內體操可能會微幅擴充工作記憶,這也會讓我們的資料雜耍能力增強。…他認為,我們花在航行線上資訊大海的時間日益增多時,「許多人會發展出神經迴路,專門以明快的步調處理集中的注意力。」我們不停練習瀏覽掃讀和多工處理時,高度可塑的大腦對這些工作更能駕輕熟。

這些技能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當我們的工作和社交生活愈來愈以電子媒體為中心,我們航行其中的速度愈快、在線上工作之間切換焦點的能力愈熟練,我們身為員工的價值也會愈高。…

他說(前引文)說的沒錯,但如果只看網路的好處便認為這項科技讓我們更聰明,就犯了很嚴重的錯誤。根據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及中風協會…葛拉夫曼說明,我們在線上不斷轉移注意力會讓大大腦更善於多工處理,但在增加這項能力時,我們反而會犧牲有深度、有創意的思考能力。……多工處理的時間愈多就會愈不容易細心,也會愈難思考、釐清問題。 ... 我們進行多工處理時,「是學會在表面上看起來靈巧。」兩千年前的羅馬哲學家塞內卡可能說得最好:「身處遍處即身處無處。」   -p.156-158

閱讀網頁和書本之間的差異
這項研究的另一個發現,揭露了閱讀網頁和書本之間的差異。…讀書本的人在大腦處理語言、記憶和視覺的區域有大量活動,但在與做出決定、解決問題相關的前額葉區域動態甚少。相反的,上網經驗豐富的人在瀏覽、搜尋網路頁面時,前額葉區有大量的反應。

網路使用者廣布大腦的腦內活動也說明為何在線上時,閱讀和其他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的行為顯得那麼難。瀏覽網站時需要衡量眾多連結、做出瀏相關網頁的決定,同時又處理無數稍縱即逝的感官刺激;這需要腦部各區不斷互相協調、下決定,同時讓大腦沒有辦法全力解讀文字和其他資訊。  - p.138

結論
發展心理學家葛琳菲德,…的結論如下:「每一種媒體都會發展某些認知能力,同時會犧牲其他的能力。」我們廣泛使用網路…使得「視覺-空間能力得到普遍且高度的發展。」…同時,我們「深度處理」的能力也減弱了,而這種能力正是「有意識地吸收智識、歸納分析、批判思考、想像和反思」所必需的。

由於大腦具有可塑性(to 張清浩's blog),我們知道即使不在線上的時候,我們在線上的習慣也會迴盪在大腦的神經突觸裡。…不常同時處理多件事的人,其「由上而下的注意力控制」比較強,但習慣多工處理的人「注意力控制比較傾向由下而上」,因此很可能「會吸收其他的訊息來源而犧牲主要工作的效率」。領導這項研究的史丹佛大學教授納斯認為,經常同時處理多件事的人「會對無關緊要的事入迷」;他說「任何事情都會讓他們分心。」 - p.158-159

網際網路讓我們可以立即存史無前例龐大的書庫,也讓我們可以輕易在這個書庫自由尋找;如果沒辦法直接找到本來想找的東西,至少可以找到滿足當下需求的內容。網路會讓詹森所說的第一種知識衰退,亦即讓自己喪失深入了解一個主題的能力,讓我們不再有辦法在自己腦內建立一套豐富又專屬自己的連結,從中建立獨有的智慧。- p.160  〈雜耍的大腦〉

他篇:a(智能規範, 行為模式)b(上線時的心智模式,網路文化...)d(Google的設計與文化)、e(Google)
在網路環境中獨立V: 教育與對策(上)、(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