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29, 2008

網站設計者在台灣--資訊架構是網站設計(內容)的核心價值

Rosenfeld & Morville(2004)在《資訊架構學》一書中將此範籌的議題詳細討論。兩位作者所謂的資訊架構,指的是「資訊空間中的結構性設計,讓任務(task)的完成更容易,對資訊內容的存取更直接」,與之相關的過程如設計結構(structuring)、決定組織(organizing)、歸類(labeling)等。「設計結構(structuring)就是決定網站中資訊「單元」(atom)的粗細程度,並決定這些資訊單元之間的關係。決定組織(organizing)就是把這些元件組合成有意義而且各有特色的類別。歸類(labeling)就是找出該如何來稱呼這些類別的名稱,以及一系列導覽這些類別的鏈結。」

在訪談過程中,經常發現設計者談論到資訊架構範圍的議題,如受訪者Charlie在談論網站設計的理念時,希望「[使用者]2-3個click之內就看到他要的內容」、「不要讓[使用者]的視覺一直飄移」等等,但遺憾的是,資訊架構多半不是設計者網站設計時最主要的焦點,或者說未經系統化地規劃及執行的過程。這次受訪單位的網站規模雖然不是都特別龐大,但要「讓使用者一看就知道他所需要的資料在哪邊」(Jason),的確必須在資訊架構上多花一點功夫。相關研究也證實,一個分類不明、不符合使用者認知的瀏覽系統,是會影響使用者使用網站的效度,甚至迷失在網站當中,耗費過多時間在尋求資訊(Gullikson et al., 1999;Lazar et al., 2003)。另外,對網站管理者而言,還要付上再次建造、維護、和訓練的代價,甚至傷害了品牌價值。

|
中國生產力中心-組織圖 | 故宮-網站導覽From Infoweb
值得注意的是,從本研究受訪者的分享,可歸納出以下不同層面的問題:
  1. 內容本身組織的困難,如複雜的立法資訊,或者內容本身的模糊性、異質性、差異極大的不同觀點;
  2. 內容資料量大,選擇適當的組織系統,如Diana要面對不斷擴增的內容;
  3. 導覽系統的組織,例如要處理過多的選項需求、需要針對首頁設計多樣版型、用引導式或提醒式的方式來作服務;
  4. 標籤命名,例如按照需求分類,正確無誤地命名標示資訊;
  5. 搜尋系統,例如利用Google提供的服務搜尋該單位的網站。
另外,許多研究提出幫助使用者瀏覽網站的方法有如:組織系統、全站導覽系統(請見上圖)、區域導覽系統、網站地圖/目錄、網站索引、和網站指南等,而前列四者是台灣網站最常見的做法。其中以組織系統為例,按使用者身份別是最常見的方式,另外,還有精確性組織體系(按年表、地理位置、筆劃)、模糊性組織體系(主題、任務、比喻)等方式,設計者需能靈活地適當應用並搭配使用,才能呈現給使用者最佳的瀏覽方式。

本文為初稿,引用全文請參考這(PDF)
本文受訪者名單請參見這
本文的參考文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