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03, 2012

那麼親密關係呢?(Less is More: Part III)

Blue Back-lit Wall of the TU Delft Library
Less is More: Part IPart II
我有了第一部電視機之後,我開始不那麼在乎親密關係了。-Andy Worhol
我記得我有了第一部電腦之後,我常常做的一件事是玩單機遊戲。我其實並不那麼愛玩,而是剛好叔叔伯伯家送了我和妹妹他們玩過的遊戲,有一陣子,斷斷續續地,玩得不亦樂乎。有一陣子是瘋《仙劍奇俠傳》,有一陣子是《金庸群俠傳》,有一陣子是《模擬城市》,每天都玩2小時起跳。有時候對自己說,玩2個小時就好,可是時間一到還是繼續玩下去,玩到熬夜也是正常的事。我與虛擬世界進立了關係。
可是我每沉迷一次遊戲,等抽離出來時我都會問自己,我得到了什麼?是不是什麼也沒有?而且是不是因為遊戲娛樂而乎略了親人的關心?而現在我們有了越來越寬的網路,如同「光速」的網路。但相反的,卻製造了越來越窄的人際關係,更準確的說,人們到網路上去建立關係,很虛擬。

有一篇網路上廣為閱讀的文章在說明這件事實,以及這件事實對家庭、親子關係的影響。

線上遊戲是這樣一種東西,所有玩家進入虛擬世界中,使用各自挑選的身份。在這身份背後,可能是15歲的小孩子,可能是87歲老人家。都無礙。重點是進入線上遊戲世界之後共同建立出的生死交情。

在這虛擬世界裡,有一個狀態是現實世界不能相比也無法想像的。在虛擬世界裡出現的都是「真」人。由於使用的是虛假的身份,在線上遊戲裡,一個人往往會直接了當的暴露他的本質。當然有大的裝小,小的裝老,男裝女,女裝男,或是恐龍裝美女,美女裝帥哥的情形。不過選擇角色這件事的微妙處就在於,會做的選擇,往往透露出我們本質的某個部分。

在無須負責,匿名,隨時可以消失隱藏,隨時可以重來的這個虛擬世界裡,唯一需要負責的,只是自己的良心而已。所以,一個人本性如何,在玩線上遊戲時,看的最清楚。我聽了覺得(網路遊戲)真是天人的場合。所有人是直心見性,以「本我」相交。他們越過了皮相的表面,直接看到了人的內在

看到林志翔在《曙光Online》上是「囤墾團團長」的位置,可以想見他手底下一定不少人馬。會有這種威望,坐到這位置,我相信困難度與現實社會並無不同。不同處只是現實世界裡不會有人去信服一個15歲少年。在林志翔,想必他自己也覺得他帶領的那些團員是他必須負責的。跟王永慶覺得要對他的員工負責的心理並無二致。一個鎖電腦的動作,不僅只是阻隔了他上網,其實也等於摧毀他在網路上建立的人生。 -〈兒子沒有說話〉/袁瓊瓊
在我之後的世代就是這樣地建立了他們的人際網,讓網路占用了他們最多的時間,最大的心力,他們的行為就像小孩子一定要吃糖,是身體氣血需求,是必須的。
我有時候認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能夠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相信他的能力,然後站在一旁,看他成長,並且欣賞。
身為父母應該像園丁,給樹木澆水,除蟲之後,就看他生長。
我們不會規定玫瑰要變成茶花。但是許多父母常常想把香蕉種成蘋果。 -〈兒子沒有說話〉/袁瓊瓊
早期的網路使用者是經過紙本的世代,是經過廣播/電視的世代,我們這群人對於網路必定沒辦法建立起完美的信任,這點在使用行為必定可以觀察出氛圍,甚至是文化差異。最近Pew Research Center就發表了一篇我個人覺得我等了很久的統計,統計顯示81%的年輕人(18~29歲,而且別忘了美國網路普及的時間大約早臺灣3~5年)上網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有53%的成人是如此,而這數據都遠高於其他往年時間點做的調查,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用時間軸來看這件事實,利用上網純屬消磨光陰或找樂子的比例是逐年上升,而且對於比較年長的世代來說,網路越來越是找樂子的重要管道。

續篇:〈真正的資訊守門員〉 〈資訊越少越好〉系列總共有五篇,唯最後一篇〈資訊應該誠實無懼,如詩的意境〉我個人希望擱置約一年的時間來檢驗,請見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