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15, 2012
簡評《互動設計概論》
誠品網路書店- 互動設計概論
基本上,作者書寫此書的目的,應該旨在翻譯,但作者的頭應該很大,所以取錯了書名。如果去上他的課應該只會有聽沒有懂的出了教室,因為他自己講的許多事情,他自己壓根兒也不懂。
作者從導論〈從兩個惱人的問題談起〉就已在告訴我們他自己也是在寫書的此時此刻才在思考,互動設計到底是什麼?他還說,教書教了十幾年了,一時之間思考起來卻千言萬語。或許是這樣,本書廢話的功力一流,不如書名所言是個概論,而是個雜論,每一家的理論都納入,將自己讀過的書或理論慢慢一則則翻譯,倒像是一本索引,沒有什麼核心概念。作者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將自以為明瞭的事物、名詞、法則彙集起來,然後運用巧思用數字排列(一字箴言、兩個重點、三e指標、…九件法寶、十條定律),看似自己的創造,實為自己的閱讀筆記。
許多本以為值得一讀的篇章,實際上零零碎碎,甚至分崩離析,例如〈你必須知道網民八大習性〉,本該篇兼具詳實理論基礎及感性剝析使用者的論述,但閱讀起來比較像部落格文章,不夠嚴謹慎重,許多話或許點到為止,或許中文尚待加強。國外明明已經有那麼多成功經典的著作,為什麼有一本中文書可以這麼地綁手綁腳,無法自由發揮。
作者的本意其實值得讚賞,當初他認為互動設計的翻譯書有許多問題,如「許多翻譯書文句,受限於語言上的差異,都只能夠做到字面上的對等而無真正去闡述精髓」(Page 180)。但我們卻看到作者行文當中時常就是在翻譯,也只是如自己所言「字面上的對等」,並不會因為重新組合後就不是如此。而且既然明白有許多的翻譯書的存在,那為什麼文中引用唐納.諾曼(Donald Norman)的"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自顧自地翻《日常物品之心理學》, John Maeda的 "The Law of Simplicity"成了《精簡的法則》,引用作品時卻不先盡責搜尋目前中文市面上的作品,不僅作者不用心,編輯者亦是。
另一個作者指出翻譯書的問題:「文化上的差異,讓觀念的闡述和理解產生隔閡」(Page 180),但自己書中的舉例也盡是西方世界的例子,令人不禁在問初衷在何處?此書當中何以見得?在此段文字一旁擺放著食用者伸入食品包裝的照片(是Lay's),說明「每一個人都曾經因為伸入食品包裝而弄得滿手油膩」。但如果常食用華人餅乾類食品的話,其實這種事實並不一定存在,第一,華人不愛食用易碎的加工食品,第二,華人亦不愛油膩的加工食品。或許有人會說此商品已全球化輸入至各個國家,是個不錯的實例,那麼文化上的差異依然沒有被突顯出來,而且整個頁面放不相干的照片已擾亂觀者。
我認為如果無法呈現初衷,就在文字當中說明無法完成的原因,而不僅僅是說自己有這樣的初衷。
作者又指出華人的文化、習慣和語言都有獨特性,因此在設計方面有不同的考量和挑戰,所以eBay、Twitter在台灣無法成功。謬論!不是網站不成功,是企業在地化不成功。
以下文字引用自Page 171〈斜上方45度角的魅力〉:「談到這裡,不禁讓我想起自拍俱樂部用解析度來隱藏瑕疵的建議。各種攝影技巧可以博得一時的好感,那如果見面要怎麼辦?現實生活也能夠調整解析度嗎?講著講著又離題了,就此打住,下次有機會再談。」
談到這裡我想我也離題好,原來出一本書可以這樣子寫,我評論它的意義何在?
其實中文世界要找一本關於互動或HCI的書籍已近乎不可能,或許不該挑剔,但與其出一本不求甚解的書,倒不如直接了當的說,請詳見原著,身為一位教育者,這是種基本道德。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