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25, 2009

互動的三種層次與設計

雖然我討厭《情感設計》的中文版,但唐納.諾曼(Donald A. Norman)先生的對設計的觀點及sense我依然覺得很夠份量,討論地相當完整,底下一段是他在討論互動的三層次:

情感中不同層次起衝突在設計中是很常見的:真實的產品會有一連串的衝突。人會在多種層次上詮釋同一個經驗,而該經驗對某個層次產生了吸引力,卻不一定會在另一個層次上有吸引力。一個成功的設計必須在各個層次上都很出色。例如:儘管邏輯上驚嚇顧是件壞事是遊樂園中有很多遊客就是為了去體驗那些設計來驚嚇顧客的遊樂設施(註:原譯纜車,我在猜原文應該是rides)和鬼屋。(更深一層的思考可以參考楊照的文章:〈故事體驗比重力加速度更刺激〉,可以順便看看到yahoo blog設計很爛的網址)

星期六, 4月 18, 2009

心情、音樂與發現(Discover your mood in music)

今天在查Donald Norman資料的時候,順便看到了MMDay的報導:Rockola:用你的心情狀態來找音樂(2008/07/02)。老實說第一眼看到時有點激動興奮,如同當初我第一眼看到delicious.com的雀躍心情,原來我的想像早就有人在實現了。

另外,還有Guitarati(MMDay報導(2008/04/12)),musicovery(sexpistols的介紹),都是些厲害的角色。

我去年的這個時候(2008/03/06)與正在唸研究所的朋友分享:
我想做的是「顏色+資訊」。用顏色把複雜的資訊(音樂、圖片、文件、網頁、新聞…)表達出來,呈現在一張圖畫(雨樵的想像^^)、一塊色盤…。

許多事前的可行性分析我還沒去做,所以我不確定有沒有人在實現這個遠景了(當初會想到這個點子,是看到很多人在做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可是我想這是一個很有發展性,而且會很有趣的方向。

需要的學科背景有心理學、資訊行為、彩色學,最重要的是需要電腦很強的人,將概念執行。
Email通信之後我們小有討論,她覺得可行性不高,所以我自己又利用網路找了一些相關資料(可惜沒找到UIUI的文章,要不然會成了有力的執行目標),並畫了一些想像的使用者介面,希望能說服我朋友加入或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她碩士論文的方向是電腦處理與音樂)。不過,最後的結局/結論跟之前那次一樣:「台灣是個不太容易實現想像力的地方」(其實是我該反省才對,怎麼這麼容易放棄),或者該說我還沒遇到契合的人可以一同創業。

沒關係,我還有夢,還有一個想像起來很屌的系統我還沒見到過!

星期日, 4月 05, 2009

為何我討厭《情感設計》(中文版)"Emotional Design"

雖然諾曼(Norman,Donald A.)先生的觀點極具建設性及參考價值,但身為一本談設計的書,卻設計得十分十分糟糕,怎麼說都不會令人想下手買起來珍藏。去圖書館(北市圖Findbook)借來閱讀吧。

本書的編者相當不懂漢字排版,或經常閱讀外文書,選擇使用過小的字體及過空的間距,令人難以專心閱讀;且在頁面上留有大量空白,以至於這本書看起來相當空洞。這些編排並未讓這本書加到分,只會讓人聯想到是在充頁數及提高售價。另外,本書談設計的價值是普遍、大眾取向的,卻採用較大開數的紙張大小,而非一般讀者習慣閱讀的大小,這點顯然也與原創者的本意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