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這個長期的數位典藏計畫當中,執行者(辛苦的研究生)占有重大功勞。
例如:在初期的架站時忠諺學長架設及維護系統,佩熏、瑩潔學姐在資訊組織與網站建置的分析與規畫,還有大家辛苦做出的參考文件與標準格式文件,將大量的實體文物數位化;或是到了後期,鄭老師改進程式、系統升級...。沒有以上這些,一個穩定且可用性高的平臺不會誕生,一切的理想與願景終究也會是泡沫。
對於有志研究與學習學生而言,可以注意的是自由發展的空間,它開創出一個數位典藏的平臺,讓所有參與的學生得以發揮所長,不論是對系統設計、維護有興趣,或是想參與文物數位化及相關議題(如:法律的合理使用),或是想了解網頁使用者介面等零零種種,五花八門的題材皆能從中學習,獲取資源。不是很棒嗎?
3.提供資料/文物的單位
淡江資圖系/所的特長就是資訊技術、知識管理、資訊檢索、資訊架構等相關議題,對於導入及推廣系統/資訊有相當大的幫助,當初申請數位典藏計畫就是期望能利用我們所學,為臺灣棒球保存棒球的歷史新聞,典藏棒球的重要文物,同時打造一個讓使用者能發揮所長的互動平臺。有如此多的機會去充實、加值我們得以蒐集而來的資料/史料,皆是仰賴各界慷慨的協助:(本文當年創作至此,尚有資料未蒐集完成,但暫時就這樣罷)
聯合報提供在1961年至2006年間的歷史性新聞約5萬篇,照片約1千5百幅(採用…授權)。...
我個人的觀察:改變是困難的。在臺灣,傳統的經營就是公司最大,出錢者最大,結構是由上至下的文化,觀眾不來我的問題不多,是政府不幫忙,是景氣不好,是人才難培育…。
林信成老師的計畫是靠大家的貢獻-所有的參與者才能完成的研究,如同臺灣這輝煌百年的棒球歷史。很難去想像如果當初沒有謝國城,沒有陳金鋒,沒嚴孝章,或者沒有今天的王建民,這一波波的熱潮沒有你我也不會有澎湃的感動。
我們都是一群抱著夢想的築夢人,期許臺灣的資訊/軟體人才能各長長才,數位的臺灣應該不只有一點大而已。希望棒協自己多努力,希望職棒自己多努力!
原作於2008.06.11
修訂於2009.03.28
發表於2014.06.01 (怎麼可以為了完整 拖這麼久,結果也未完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