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29, 2007

滷味做法(recipe)

「如何滷好吃的滷味食譜」會一直有人查詢,會有人一心一意想做出最好吃的滷味,就像當初的我,也許最後我的blog變成食譜的「集中地」也說不一定@@。因此我又再網羅之前沒有蒐集的文章、網站供大家分享:
除此之外,部落格上我找到的不多,反而發現好多人只是把別人的食譜複製下來而已,也沒有引用出處 orz 還有幾個不錯的資源:香港網上食譜Chinese Recipe Database(之前沒注意過的)、窮留學生懶人食譜(各大媒體皆有報導過,不需我再多介紹)、Recipe main(把食譜資訊組織得一目暸然),然後是我很喜歡的格子

最後附上我從「各地」蒐集而來的食譜部落格。點這訂閱吧! 或點這篇文章
--
5月時我寫了一篇關於煮滷/魯味的短文,我蒐集了些許部落客分享的食譜,並討論之間的小差異。不意外地,它榮登我blog最熱門文章,占 2,065造訪次數中26.84%(1,199次),是第二名(不算首頁)「藝人的部落格(187次)」的7倍,生活是最最貼近民眾的主題,資訊行為、資訊組織、網站設計、圖書館…whatever,於大眾何甘,或者說沒有資訊需求與尋求動機。這算是個小實驗,假設算是成功,不論我其他主題如何再努力,依舊不敵這短短的一篇

星期二, 12月 18, 2007

12/17資訊筆記(beta)-開放or封閉

從COS那邊得知,梁董要準備結婚了,難怪他最近很少在寫blog 。最近又重新學Linux,發現鳥哥原來也在最近結婚了,他選擇辦完喜事後再分享給大眾。婚姻大概是一件極私密的大事,不是可以隨便昭告天下。我與家人的blog 也很少在寫,每次鼓勵我媽咪在上面寫些東西,她總是會先問我別人看的到嗎?她認為要與妹妹說的話是兩個人/家人之間的。

Wikipedia的內容 最後也不能完全開放修改,修改後也需由編輯審閱。Mark Wu請林教授『開放吧!』 ,因為教授自己說:「無名的技術,交大資工課堂上都有教,並未藏私。」希望老師也能把資源開放到 OSSF 或是 OOPS 。也許老師覺得開放到學術單位已經足夠,再往外走需要耗費更多心力。淡江資圖黃館長師很大方,把自己的教學資源都放在網路上 ,但在系統阻擋搜尋引擎收錄的情況下,這些資源也不是那麼開放。

早上在臺灣棒球數位文物館與數位系統之建置整合研究(第一次這樣稱呼它,以後還是叫它「wiki專案」好了)的小組會議上,在討論到空間魔法師Q3D 的比較與實作,文彥提到他有看過關於Q3D的論文,老師說:「論文寫完是用來放在圖書館架上的」。的確,從前的論文於校內出版後,一般是不會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需要透過特定的查詢系統才能查詢到(如:@@,我要查資料);現在,臺灣有了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可以查詢到國內的學位論文,但即使是如此,論文內容的本質也不是開放的,它是學術界的溝通語言,給特定的對象閱讀。新聞工作者則扮演著「轉譯」的角色,科技/科學寫作很重要。

Open URL、Open Source、Open Access…也見得叫Open就是開放。然後,我有寫過關於圖書館的未來要如何開放
---
應該也是有關連:Always beta的精神
---
最近一直注意到徐鴻壹(planetoid,師大圖資所)的東西:校園共筆應用—MediaWiki建置與管理,我喜觀/欣賞他。
---
因為研究資訊行為的關係,總會去注意閱讀者在觀注些什麼,每次都花太多時間了@@。因此,Google AnalyticsFeedburnerMyblogblog色戒

星期日, 12月 09, 2007

BBS進化版:gaaan.com


gaaan.com
於終BBS進化了:gaaan.com。今天在九月份的電腦王(紙本)閱讀到一篇〈gaaan.com純文字挑戰Web 2.0〉,讓我對站長的用心感到佩服,結果回家查資料時不小心就連結到在gaaan.com上的短文-〈上班族心有戚戚焉....cc與bcc〉,頓時感受到這就是我想要的BBS和論壇服務^o^。不但結合上述兩者的優點,重點是讓搜尋引擎好找多了。

星期一, 11月 19, 2007

網站設計者在台灣-容易操作使用的網站(web usability)

設計人員期望網站容易操作使用
Symmetry
Symmetry,
uploaded by Sahaab.
本次受訪者普遍不甚重視版面的美觀,除了Diana表示故宮因為本身具有博物館的藝術性質,在設計上不論對外包廠商或是內部團隊仍有所講究,其他受訪者則大多僅要求版面簡單大方、清晰有理(Emma、Issac),版面風格設計上只在設計之初請廠商協助(Jason、Bert),事後即使使用上有問題,亦無再特別地修改,單位裡面也沒有美工專業人員。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學術單位性質,設計人員認為最重要的是把要傳遞的訊息傳遞出去(Charlie),另一方面是因為美感本來就是見仁見志的問題(Gary)。Chen et al.(2005)指出簡單清晰的介面較容易被多數的使用者接受,介面的美觀與否的確不是非常迫切的問題。另外,使用者由於時間的限制或是本身作業的複雜程度,也並非一次完成心目中的作業(Rieh, 2004),清楚明確的內容及介面反而能讓使用者能夠專心在搜尋及瀏覽資訊,有利於使用者重返回先前的搜尋進度,持續進行資訊尋求的動作。

但如果說網站內容繁多或是架構功能複雜,一定要考量到一般使用者可能在知識上的落差(Shneiderman, 2001),不要讓使用者獨自面對陌生的版面風格、資訊架構、功能服務,甚至是技術詞彙,感受與介面溝通的障礙,進而迷路(Jenkins, 2003;Hoscher & Strube, 2000)。可以多多參考其他相似的網站,讓使用者能依循先前相關的心智模式與網站互動(Norman & Draper, 1986),或是用引導或提醒的方式來提供服務,如:說明(online help)、以資料類別分割區塊、網站地圖等,至於如何實作則是資訊架構(IA)的課題。

本文為初稿,引用全文請參考這
本文受訪者名單請參見這
本文的參考文獻

相關連結:

星期五, 11月 16, 2007

資訊方法論工作坊(workshop)

請改連2009.03.13 updated
之前抽空參加由世新大學舉辦的「資訊方法論工作坊」,一方面是和朋友見面,一方面是對這個題目很有興趣。

遇到的人比我想像的還多,雖然中間會有茶敘時間,但聊的不勝盡興。我從上午的10點開始參加,結果我覺得上午場給我的收獲比下午場來的多,因為下午的東西我平常就在做了吧。^^

下午的主軸是「進入」一個情境(場域)之中觀察,在傳統的研究上,是從人類學傳承而來的民族誌(ethnography),實踐的經驗在莊愷群的報告之中寫的很清楚,是個很有挑戰性的研究方法。而在網路上,則由Kozinets發揚光大,形成網路民族誌(Netnography),在玲玲老師的報告中有詳盡的研究方法導引與介紹,實踐方面可參考陳志萍的〈精進網路研究方法-網路民族誌〉,她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已經有4、5年之久(僅是單一的研究喔!),當中有許多她的反思與建議。

第二場的符號學、系譜學是我這次心得的核心。人文(科)學裡面是有許多值得深入的地帶,有多深,因人而異。符號學、系譜學或語藝學裡面的方法本質,很值得做質性研究的人再去細細品味。聽很多同屆或是學弟妹想要研究「資訊行為」,當我聽到時覺得有點驚訝。這是一條漫長無止盡的道路,而且中間的歧路雜多,不是三言兩語就能結束,懷疑大家是否想清楚了。當然,有很「科學」的方式來做這方面的研究,像是「放聲思考」、「問卷」…,但這些只是蒐集資料,離成果還有一大段距離。

是「人文學」還是「人文科學」?蔡鴻濱問底下參與的人。符號在整個文本系統的演變與社會歷史的脈絡?陳明珠反思。鎖碎的資料是如何「浮現」是如何「被排除」?它的「史」?邵軒磊如此介紹。大家一致的想法是:這些方法不是粹純的步驟,而是有靈動性,讓參與者在研究中呼吸、成長、茁壯,不是一個科學上的可信度就可以打發掉樣本數不足這個緊箍咒。

會後我與玲玲老師、學者陳志萍及我的好友育如,一同步行離開。老師們討論到質性研究的辛苦,動輒2、3年,現在很少有學生想跟在這方面的老師底下做研究,大家要的是學位,是想用學位來換金錢。或許企業也應該思考怎樣的研究生才是耐操,才能在最艱苦的時刻為公司效命,而不是張文憑。我之前的社團有一位學姐,聽說她台大歷史研究所唸了4、5年,當時的我很震驚,現在的我反而有點羨慕她。

相關文章:

資訊方法論


星期二, 11月 13, 2007

網站設計者在台灣(web designers in Taiwan)-內容提供者

內容提供者掌握網站的優劣
大部分的設計者重視新聞性或即時性的資訊,希望藉由訊息的發佈與使用者分享,讓使用者更能了解組織的運作。設計者也都能瞭解內容的重要性,並認為需要維護網站內容的權威性及新穎性。這些要求皆符合Tombros(2005)在研究中所指出的資訊行為,亦即尋求資訊的過程中,內容(content)是使用者評估網頁的重要依據

但是如同Bert所言「自己單位的東西自己處理」,大多數的網站設計人員或是資訊人員並非真正的資訊生產者,組織內的其他部門才是真正資料的提供者,如果組織內部不能對網站經營有共同的遠景及態度,將容易導致網站架設完成之後,維護更新上的困難。如果組織內缺乏統合資訊內容提供者的機制,就更容易惡化網站內容過舊不實用的情形,出現如「教授已經離開了,或是一些歷史資料,都沒有更新」(Issac)、「網站連結不進去」(Emma)等降低網站權威性的實例。

一部分原因如同Diana的解釋:「現在都是靜態網頁的型式,不是很容易維護管理」,尤其內容提供者分散於各部門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整合更顯困難,所以在網站未來版本規畫上,許多設計者強調網站內容應用資料庫管理,並加入後端管理的機制,希望能由真正提供資料的同仁,直接管理內容的上線出版。像Alice所屬的單位就是如此,「[依同仁的]業務性質來更新網頁,大概有一半的同仁在做這件事」,確實增加網站管理的效應。但這並不是治本之法,就像Charlie所描述的,他認為即使他們的客戶有一個完整的後端管理,若不能專心在內容的維護上,又缺乏長久網站經營及社會責任的精神,那麼再多管理功能也是徒然。

本文為初稿,引用全文請參考這
本文受訪者名單請參見這
本文的參考文獻

相關連結:

星期日, 11月 04, 2007

InfoandWeb:9月份與10月份之造訪次數比較


又一段時間沒有文章了Orz。因為放假就是想休息。我關心的clchung's sharesphere也很久沒分享資訊科學方面的文章。很驚訝這最近資訊與網路多了一半的觀眾,約有1/2的人是從「滷味食譜」,1/5是從「資訊行為」關鍵字來的。不意外,很符合自己當初寫作的期待。就快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了!

星期一, 9月 17, 2007

使用者‧系統‧內容(User,System and Content)

使用者、系統與內容這三者在早期的論述上呈現各自表述的情形,但實值上之間也存在著相互牽引的關係,尤其是在系統設計得越來越複雜、功能越趨龐大的今天,更應詳加釐清互動之下對整個「生態圈」實際的影響與可能的貢獻,Toms(2000)的論文或許提供了一個很寬敞的起飛道,供各界蓄勢待發。

這篇名為「Information Interaction: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的論文旨在說明資訊尋求行為與資訊架構(內容)之間的關係,資訊架構如何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文章的一開始便在詮釋由古至今的資訊互動(Information Interaction),以及網路(the Web)的影響。接著作者引用Laurel(1986)在書中的討論,傳統上,我們將電腦定義成工具或中介者(intermediary),而介面則是一連串程式的代理(surrogate)。然而這種說法,對資訊互動造成很大的玷污,輕蔑使用者與系統之間理性與感性的互動「遊戲」。各方研究慢慢肯定使用者在其中的價值,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能決定使用者的選擇與行動如何與系統混合,也能讓系統知道如何將執行的程式呈現給使用者,兼具系統性與美感的併行法才能去創造支援使用者資訊需求與作業的介面呈現,網路不應只是單向溝通的管道。我想這一點在Web 2.0的發展上,已逐漸實現,羽翼漸豐。

作者徵集各方研究成果,為資訊互動提出一個頗為完整的模型。使用者從初步了解(initiate),到內容/系統的選擇目錄(select category)、注意線索(note cues)、閱讀/擷取資訊(read and extract information),之後,咀嚼吸收資訊(integrate information),評估(evaluate),最後結束(stop),這過程中可能會因某些緣故臨時中斷或重新執行。

資訊互動在使用者、系統與內容三者間有其相互影響。它不但會受到使用者認知能力/風格的影響,也會被系統的細部組成(characteristics)所牽引。使用者利用內容,操作系統,或給系統操作,而系統提供管道讓內容接近使用者,形成環環相扣的脈絡。

資訊架構在這其中是扮演什樣的角色呢?作者將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資訊設計,一是資訊架構。資訊架構的定義及範圍請參閱1|2(wikipedia)|3(以約會做譬喻)。資訊架構其實可對資訊互動(information interaction)作勘測對應(mapping)的動作,與資訊互動緊密連結。因為資訊互動中從內容/系統的選擇目錄、注意線索,到閱讀/擷取資訊這三個過程皆與資訊架構有關,如果資訊架構執行後的「本文提示」(textual cue)、「正文擷取」(text extraction)能夠中肯地呈現內容原貌,把內容的重點與精闢言簡意賅地展現,那麼,使用者便能更加善用資訊,與內容交流。

星期一, 6月 18, 2007

藝人/明星的部落格(blog)

還在初步蒐集的階段,歡迎網友提供相關訊息,會持續更新。
2007-0701 Update:加入江蕙等26位藝人的部落格。
2007-0811 Update:加入楊宗緯等11位藝人的部落格。
男藝人
潘瑋柏(Blog,RSS,官網)
潘裕文(Blog,)
品冠(Blog,)
范逸臣(Blog,)
方文山(Blog,)
竇智孔(Blog,)
李玖哲(Blog,,官網)
李李仁(Blog,)
李康生(Blog,)
林俊傑(Blog,)
高山峰(Blog,)
光良(Blog,)
黃品源(Blog,)
何潤東(Blog(sina),Blog(無名))
黃義達(Blog,)
謝霆鋒(Blog,rss,官網)
張棟樑(Blog,)
陳冠希(Blog , ,官網)
陳奕迅(Blog,>RSS,官網)
任賢齊(Blog,)
曹格(Blog,)
易桀齊(Blog,)
游鴻明(Blog,)
吳克群(Blog,)
伍思凱(Blog,)
王力宏(Blog,RSS,官網)
楊宗緯(Blog,>)
余憲忠No Name(Blog,)
女藝人
戴佩妮(Blog,)
梁靜茹(Blog,)
羅美玲(Blog , )
江蕙(Blog , )
小嫻(Blog , )
徐若瑄(Blog,,官網)
徐曉晰(Blog , )
許哲珮(Blog,)
許茹芸(Blog,)
陳綺貞(Blog,RSS,官網)
盧春如Ruby(Blog,)
伊能靜(Blog,)
楊乃文(Blog,)
楊丞琳(Blog,RSS)
吳佩慈(Blog , )
阿妹(Blog,,官網)
團體
F.I.R(Blog,,官網)
S.H.E(Blog,,官網)
蘇打綠(Blog,官網,討論區,青峰)

推薦:好看的MV綜合上面RSS的Pi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