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02, 2009

《設計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目錄及節錄

設計心理學─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日常生活用品設計原理
《設計心理學》 from 博客來
一月時拜讀了Donald A. Norman所著的《設計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卓耀宗譯),以前都不知道這本書有中譯本。知道的機緣有點奇妙,那天泡完溫泉去北投圖書館隨手一抽居然讓我發現了《設計&日常生活》,這本晚期一點的著本,有了這個大發現,趕緊連上圖書館目錄查詢,找到現在已經絕版的《設計心理學》。這是本結構完整、內容實用又兼具學術理論的著作,讀完後對於規畫資訊系統時又多了一份想像。以下是書的目錄:
第一章 設計不良的日常用品
你需要擁有工程學位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日常生活的一些挫折
日常用品心理學
 日常用品的預設用途
 兩萬件日常用品
 概念模式
易理解性和易用性的設計原則
 提供一個好的概念模式
 易視性
 配對的原理
 回饋原則的原理
可憐的設計者
技術進步的矛盾

第二章日常運作的心理學
錯誤地歸罪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觀念
錯怪了原因
人的想法和解釋的本質
採取行動的七個階段
執行和評鑑之間的鴻溝
用來幫助設計的七階段

第三章 腦中和外界的知識
不精確的知識能用來得到精確的動作,是基於下面四個理由:
 訊息存在於外界
 高度精確並不需要
 外界存在著自然的局限
 外界存在著文化的局限
來自不精確知識的精確行為
記憶是存於腦中的知識
 記憶的困擾
 記憶的結構
 有關係事物的記憶
 經過詮釋的記憶
記憶也是存於外界的知識
 備忘
 自然配對
外界知識與腦中知識之間的優劣比較

第四章 知道要做什麼
日常局限的分類
 物理的局美
 意義的局限
 文化的局限
 邏輯的局限
把預設用途和局限應用到日常用品
 門的問題
 開關的問題
易視性和回饋
 把看不到的改成容易看到
 好的顯示是成功之本
 應用聲音代替易視性

第五章 人必犯錯
失誤
 擷取性的失誤
 記述性的失誤
 環境刺激產生的失誤
 聯想的失誤
 忘了動作目的的失誤
 功用的失誤
 失誤的覺察
 失誤的研究給設計的教訓
錯誤
工作事項的組織
意識和潛意識的行為
 不以為然的錯誤
 社會壓力和錯誤
 防患失誤的設計
 如格處理失誤
 強迫性機能
設計哲學

第六章 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設計的自然演進
 抗拒設計進步的阻力
 打字機-設計自然演進的個案史
設計者誤入歧途
 美觀第一
 設計者本身不是典型的使用者
 設計者的顧客未必是使用者
設計過程的複雜性
 為了特殊使用者所做的設計
 選擇性的注意:集中注意的問題
水龍頭:設計困難的一個個案史
設計者面臨的兩項可怕誘因
 功能主義
 盲目崇拜
電腦系統的弱點

第七章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把困難的工作變容易的七個原理
 應用外界的和腦中的知識
 簡化操作的結構
 把系統設計得明顯易見:縮小執行和評鑑之間的鴻溝
 把配對關係設計正確
 盡量利用自然的或人為的局限
 考慮可能發生的人為錯誤
 標準化
故意把東西設計得難以使用
設計與社會
日常用品的設計

1 則留言:

  1. 《設計心理學》(2000年)→《設計&日常生活》(2007年)→《設計的心理學》(2014年)

    原來這本經典已經推出第三版了,修正的幅度似乎不小。
    作者說《設計&日常生活》對上一個世紀來說是適用的,而升級版的《設計的心理學》是為二十一世紀而寫的。

    回覆刪除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