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01, 2019

「資訊」的觀點(Information Itself)

「資訊」的觀點:
  1. 資訊無意傷害人
  2. 資訊需要流通促成思考,情感的連結
  3. 所有的資訊皆有其目的
  4. 流通的量會反饋在資訊的品質
資訊是中立的。它無所不在,物質是它的載體,而人的意識賦予它們意思與意義。

資訊是中立的。人類利用聲音與符號表達資訊:語氣可能讓人緊張、聲調可能讓人清晰、旋律可能讓人滿足或是噪音;符號可以表意表音表象、可以記錄傳承、可以誤讀曲解。聲音與符號是人類想像溝通的基礎,缺一不可。



在科學領域,人們利用化學符號表達發現的元素,用數學符號去測量去製程,用文字符號促成科學的進展。然而,元素不會在被發現時感到開心,測量的數據就是數據,科學也沒有所謂的進展,因為這些方法/理論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當中。

在音樂領域,人們製造樂器或利用人聲,寫出旋律或敲擊節奏,用音符記錄,讓歌詞傳唱。然而,旋律的音程就是音程,節奏在大自然也以各類型式(雨滴降、風聲吼)存在。

人的意識讓我們「知道」,也讓我們「無知」或是產生許多漣漪。資訊的「無意」深遂如黑洞。在無明的黑洞裡什麼都可以存在,不同的觀點,都可以有主觀的折射。

就人的觀點,資訊是被動的;但就資訊的觀點,它於人是主動的。它促成思考,情感的連結,它肆意流動,能昭然若揭,能隱匿不明,牽一髮而動全身。資訊是自身是全知觀點。

「錯誤的資訊」是人的觀點。資訊的觀點:無謂對或錯,所有的資訊皆有其目的,它只是需要流通,它和人一樣渴望「知的權利」。資訊流通的量一多,反覆辯證,重複檢視,便會反饋在資訊的品質上。

相關連結:
〈語言;文化;網站〉
〈資訊的法則〉(專題)

2019.07.01 初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