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月 16, 2007

修復珍貴古籍

以下內容是從中國時報民國93年5月3日C1北縣生活〈珍貴古籍 不敵蟲蛀〉及〈修復古書 特製紙幫大忙〉兩篇報導抽出重點來。有段時間了(sorry~),最近整理手中資料時才發現。

  • 傳統手工紙書籍可以保存數面年、甚至近千年,但印刷術普及後大量印刷書籍的紙,紙漿內多添有化學物質,長期翻閱或存放,都會出現類似風化現象,也就是紙張會自行分解,這類書籍壽命,最多是一百年。(這在之前的〈傳統紙張與現代紙張〉亦提及過)
  • 書籍的天敵還有蟲和菌,因此保存書籍過程除蟲、滅菌不能少,如果不定期除蟲滅菌,書籍受損情形可能會蔓延擴大。
  • 恆溫恆溼的保存條件是對書籍較有利的環境。
  • 選擇書籍保存袋時,應選擇無酸塑膠袋,否則酸性物質易破壞書籍,如果已經損壞,唯一的辦法就是求助修復專家。
  • 整理人員說,面對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個動作都要小心翼翼,尤其被蟲蛀到快要酥掉的書,搬動、裝袋時更要戰戰兢兢。有些線裝書的棉線已經斷裂,以釣魚線修補有不錯的效果。
  • 紙張受環境影響逐漸毀損,因此需找出最貼近典藏資料的元素,為之量身製作特別的紙張,作為修復用紙。測試過程要不斷地仔細比對多種纖維特色與其物性數據,充分掌握紙質分析的正確性。
這裡是網友把整篇報導剪貼下來(沒想到有人會收集!)。國內的樹火基金會是專門搞「紙」的專家,他們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我有空該去看看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