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開始分辨不同張臉(2013)之前,資訊就已經存在了。
在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後,物理就還是物理,並沒有因為他偉大的努力,「物理」就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像是人的性格本質,資訊可以有特定的棱角。
像水那樣,資訊可以變化塑形。
在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後,物理就還是物理,並沒有因為他偉大的努力,「物理」就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資訊本然
所有的資訊本已存在。資訊本無定所,資訊會找到自己的歸去,資訊得依靠管道與載體,資訊得流通,資訊想要自由。像是人的性格本質,資訊可以有特定的棱角。
像水那樣,資訊可以變化塑形。
就像之前講過的,「資訊無好壞,人心難測」(2011),資訊會產生,肯定要先與載體有「連結」。《天下》雜誌或是一本有經過編輯的出版物不可能把雜質放進刊物中,但這個雜質的認定一定是在於當下,連結是當下的,也許十年後二十年後會有修正或轉變,而留下歷史。
資訊可以獨有,有專屬權利,但可以肯定的是資訊想要自由。(2025)
我們不去覺察那些可能,可能我們就會誤了自己;我們多去發現與感知,有時也許無用,但我們直視著這個世界。
資訊可以獨有,有專屬權利,但可以肯定的是資訊想要自由。(2025)
「鹽」
譬如「鹽」,它有特定的使用方法,在歷史長河裡不斷地被積累,在廚房有廚房的(2025引用文),在工廠有工廠的,可能最初會有些獨道的用法,這與它的本質有關,也與後來人類的發現有關,單單一個「鹽」可以化幻出無數無盡的可能。我們不去覺察那些可能,可能我們就會誤了自己;我們多去發現與感知,有時也許無用,但我們直視著這個世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