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5月 10, 2013

在語言形塑文化之下的網站(Websites with Culture and Language Issue)

Sweet Heart
「語言>文化>網站。」其實一句話說完了我的概念,但我想還是解釋一下好了。

嚴格來說,其實是語言形塑出我們的文化。語言是人類發出來的聲音,這些聲音的初始來源可能是樹,可能是流水,可能是海浪,可能是犬吠,各地區的人類獨自發展出特定的聲音,指稱特定的物件。《語言與人生》(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by S. I. Hayakawa(早川), 鄧海珠譯)裡是這樣說的:
語言可以用來說明語言,這是人類的聲音系統與動物的叫喊最基本的不同之處。 
除了發展語言,人類還學習到如何在泥版、木塊或石塊、動物皮、及紙上留下比較永久的符號和圖畫來代表語言。這些符號可以幫觔他們達到無論在時間和空方面,聲音都無法達到的範圍。p.15 
是的,接著人類有了符號,記錄了文字。這些符號並非憑空而來,「家」是屋簷底下的豬,「塵」是鹿群奔馳之後的飛揚灰土,印歐語系的符號原先也是從象形文字轉變而來,是原先人類生活當中所看見的景相,是習以為常卻又必需指稱與記錄的生活景觀。這些生活景觀因各自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借用了不同種的符號。而人類藉由這樣特定的聲音與符號,各自發展成了文化。

語言和文化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先後,但如要取捨誰較為重要,我選擇「語言」,因為意念的展現,在這樣的時代底語言勝過行為。

網站不過就是把聲音與符號重新組合在新的媒介,且是由個人與個人之集合(群體)所組成。網站內容主要的功能如下:
  1. Providing information is the basic goal of a Web site. 提供資訊,可分成組織詳情、產品情報、非商業情報。
  2.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the Web based almost entirely on the direct sales function of Web sites.... in more complex situations, the supplier and customer have to interact several times before all details of the order have been agreed. 如果是商業網站,大部分會直接提供「交易」。
  3. 娛樂,如:互動遊戲、影片(Huizingh, 2000)
說實在,並不複雜,比以往的書籍增加了互動與超連結,還有連線「全球分享」。重要的還是語言及文化。以前就分享過一篇個人認為頗為重要的論文,標題是"The role of cultural context in multilingual website usability"。作者Hillier 在結論時說道:
在設計網站時,如果我們忽略了語言所包含的文化脈絡,我們即會面臨降低網站可用性的風險。

當我們架設一特定語言的網站時,我們也應該保證網站本身是依循該語言的文化規範。
連結過去,會說明得更詳細。總而言之,其他國家的網站要跨國進軍他國,難上加難。

參考資料:
Eelko K.R.E. Huizingh (2000). The Content and design of web sites : an empirical study.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7, 123-134.
Hillier, M. (2003). The role of cultural context in multilingual website usability.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1), 2-14.

延伸閱讀:
D.L. Hoffman, T.P. Novak,  Commercial scenarios for the web: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Special Issu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vol. 1(3) (199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