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大致討論我閱讀上的疑問,這篇我想來講一個可能的「根本」。
資訊會被通訊所影響(拙文〈通訊與溝通〉)。習慣看電視的族群會收看特定的節目,看網紅的有固定的收視族群,要「平等的」收看本來就是天方夜譚,但通訊的進展讓「平等的」傳播變得是可行的。
全新的社會契約,應該要許諾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充分發揮潛力,讓每個人的聲音都能在民主政治中被聽見。因此,這個新社會契約必須將「為所有人民,無論貧富、無論膚色,提供正義和機會,讓美國夢終得以成真」列為重要條款。 -《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讓每個人的聲音都能在民主政治中被聽見」,我想這是D. W. Drezner (德雷茲納)撰寫《話語權的世紀角力》時最主要想要說的(?),然而在此時的資訊的世界/思想的市場裡這不是常態。
資訊會被通訊所影響(拙文〈通訊與溝通〉)。習慣看電視的族群會收看特定的節目,看網紅的有固定的收視族群,要「平等的」收看本來就是天方夜譚,但通訊的進展讓「平等的」傳播變得是可行的。
資訊會被文化(語言)所影響。像是科普不足的社會很難不帶情緒或故事去講科學的道理;在有些國家,皇族的發言還是帶著穩定社會的能力;有些國家網路的次文化較為發達,形成的社群裡面有其流行用語與脈絡等等,而除去文化/語言背景的發言,會削弱資訊自身的權威與可信度。
「平等的」傳播變得是可行的,但不代表每一項資訊都能進入到接受者的範圍。「平等的」傳播的願景如同圖書館五律,我們衷心/熱衷於實現,但也看清楚事實。
「平等的」傳播變得是可行的,但不代表每一項資訊都能進入到接受者的範圍。「平等的」傳播的願景如同圖書館五律,我們衷心/熱衷於實現,但也看清楚事實。
思想的市場(wikipedia)變大、變多、變雜,就是「人多」了起來,隨機的路徑愈難預測,如同書中形容的:「現代理念市場的功能有點像擴音器,會放大具有吸引力的理念。…有些超級明星的想法會吸引多到不成比例的關注。」(p.281) 資訊最終是隨機的,它也有自身的意圖與傾向,就像哪一首歌變熱門,哪一個觀念會走紅(本書中在279頁舉例「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也在外交政策界內流行起來),這些種種或許有人為操作的空間,但大部分是「緣份」的積累(真不知要用什麼字其他字怎麼形容)。
距閱讀《話語權的世紀角力》時隔已盡一年,希望我正在做的討論與校正離文本不會太遠。感謝此書帶領我認識了許多近代知識界的現象(例如書中第四章討論為何經濟學在社會科學中一枝獨秀,網路世界的匿名性質 p.294),然而當中的「根本」與前文所述的問題讓我暫時無法全然接收,也未讀完全書。
距閱讀《話語權的世紀角力》時隔已盡一年,希望我正在做的討論與校正離文本不會太遠。感謝此書帶領我認識了許多近代知識界的現象(例如書中第四章討論為何經濟學在社會科學中一枝獨秀,網路世界的匿名性質 p.294),然而當中的「根本」與前文所述的問題讓我暫時無法全然接收,也未讀完全書。
相關文章:
‧info and web:〈我國「科學普及」的不足〉‧info and web:〈說話與隨機(二)〉
‧思想市場需要像任何其他市場一樣的監管 by Pop Popok
未用筆記:
‧網路世界的匿名性質尤其令人憎惡。…大多數作者的因應之道是根本不參與那些討論。…p.294‧對治這些批評的辦法最終都只有一種:眼不見為淨。…線上的投入本身是會帶來成本和風險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線上的辯論會傾向關注愈來愈瑣碎的枝節…對批評的回應會擴張了最初那個批評。p.29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 ^^